论文 浅谈古汉语和英语语法的相似性.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号 1422040030 编号 201622040030 分类 文史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 Adult Education Bachelor’s Thesis 论文题目 浅谈古汉语与英语语法的相似性 作者姓名 郭智艳 指导教师 所在院系 外国语学院 专业名称 英语 完成时间 2016年3月25日 浅谈古汉语与英语语法的相似性Ξ 郭智艳 (洛阳师范学院 河南 洛阳 435002) 摘 要: 语言是最重要的人类交际工具,目前世界上有数千种语言,语音、词汇和语法各不相同,但其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为了交流,就此而言,世界上的语言都有相通之处。本文主要探讨古汉语和现代英语在语法上的相似性,分别从倒装句式的比较、定语后置的类似以及等方面来具体分析两种语言语法的相似性。通过大量的对比例证,我们不难发现,人类的祖先在创造语言的时候拥有同样的智慧。学好中国传统古文,对英语学习具有很强的迁移性。 关键词: 古汉语 英语 相似 浅谈古汉语与英语语法的相似性 作为一名深爱着中国古典文学又对英语有着浓厚兴趣的中国人,在学习时我无意中发现古汉语和英语在语法上有着许多的相似性。从最基本的句子结构到词类的活用、词义的变迁等都惊人的相似,不由得想做进一步的研究。 在研究中我发现,古汉语与英语虽然没有同源关系,但两者在语法上却有着很高的相似性,其根本原因是有基本语序SVO所带来的相关类型学特征,这些相似性在词法和句法等方面都有体现。接下来我将从倒装句、省略句、组合规则、双宾语、兼语式五个方面分别叙述古汉语和英语语法的相似性。 一、古汉语与英语的倒装句式比较 在所有的语言中,句子是语法表达的基本单位,它由词和词组按一定的语法规则建立起来,古汉语和英语也不例外。其中,语序(WORDORDER)是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汉语和英语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语序,也就是“主语+谓语”的结构(SV结构)。这种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的语序在汉语语法学中被称为“常式句”,在英语语法中被称为“NORMALORDER”(正常词序),又叫“NATURAORDER”(自然词序)。然而,在古汉语和英语的实际运用中,又常常打破这种常规语序模式,颠倒部分或全部的句子成份,产生一种特殊的语序,这在语法学上被称为“倒装”(INVRSION),例如: ①资哉,回也!(“论语”:“雍也”) ②县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上列2句都是倒装句,其谓语全部置于主语之前。其所以倒装,主要是用来加强句子的感叹或疑问的语气。因此,句子的倒装可以说是出于强调的需要。 英语倒装句最常见的是疑问句式。如: ③How are you? ④Where is he from? 这两个疑问句中的系动词be的两个形式are和is分别置于两个主语you和he之前。此外,英语倒装句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是为了加强语气;第二是因为主语部分较长而需要后置,倒装可以调整平衡全句,避免句子出现头重脚轻的不良现象。如: ⑤Im going back to Washington to fight for it, believe you me. 我要回华盛顿为此而斗争,你相信我吧。 ⑥If you can do it,so cart I.你若能做,我也能。 由此可见,这两种语言文字中都有倒装句存在。古汉语的倒装用以表示一定句子结构的需要和强调某一句子成分的需要,英语的倒装分为将主语和谓语完全颠倒过来的完全倒装和只将助动词置于主语之前的不完全倒装。 根据研究统计,古汉语与英语在句子倒装这一问题上主要存在下列几种相似的结构: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和定语后置。 (一)主谓倒装 1、古汉语主谓倒装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的次序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但有时候为了某种目的,会把谓语放在主语的前面,就可以看作是倒装。古代汉语的“主谓”只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才出现倒装现象。如: 君 子 曰 :“失 礼 违 命, 宜 其 为 禽 也 ”(《左 传?宣 公 二年》)把“宜”置于“其为禽也”之前, 意即: “应该呀! 他被擒”, 表达了《左传》作者对宋大夫狂狡在战场上敌我不分的糊涂行为的强烈批评。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此句的意思是公子能为别人的困难而焦急,(这种品德)表现在哪里呢? 属于主语后置,可理解为“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 在古汉语中的主谓倒装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1)为了突出谓语,加重语气,增强感情色彩。例如: ①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②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③失礼违命,宜其为禽也(《左传·宣公二年》)。 ④美哉(谓语),我中国少年(主语);壮哉(谓语),我少年中国(主语)!(《少年中国说》)

文档评论(0)

四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