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基礎知識工作紙.doc
文言文基礎知識工作紙
中一 單元二
姓名: 日期: 班別: ( ) 得分: /72分
學習重點:
一、認識文言虛詞:乎、爾、以、乃
二、認識文言詞匯:人稱代詞(吾、汝、爾)
乎
辨析以下句子中「乎」的意思,塗滿相應的圓圈,並譯為白話文字詞。(16分)
表示疑問語氣 表示反問語氣 白話文字詞 (1) 齊宣王見孟子於雪宮,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 (《孟子梁惠王下》) (2) 予子冠履而斷子之手足,子為之乎?(《墨子貴義》) ○ (3) 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 ○ (4) 僕聞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韓詩外傳》) ○ ○ (5) 此織斷,能複續乎?(《孟母斷織》) ○ ○ (6) 夫以孔子之聖,猶須好學,今人不勉乎?(顧炎武《與友人書》) ○ (7) 請與子論功,可乎?(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 ○ (8) 陛下聖德中興,而縱奴殺良人,將何以理天下乎?(范曄《強項令》) ○ ○ 爾
2. 辨析以下句子中「爾」是否為助詞,表示限止的意思,滿相應的圓圈。(8分)
(1) 我父祖名播海內,寧有不知?鬼子敢爾!(《》) (2)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戰國策?魏策》 ○ (3) 聞會稽王語奇進,爾邪?」(劉義慶《》 ○ (4) 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泰山爾。(《公羊傳?僖公三十一年》) ○ ○ (5) 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漢樂府?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 ○ (6) 是其為相懸也,幾直夫芻豢稻梁之懸糟糠爾哉?(荀況《荀子?榮辱》) ○ ○ (7) 夫子莞爾而笑。(《論語?陽貨》) ○ ○ (8) 爾夜風恬月朗。(劉義慶《》 ○
以
3. 試指出以下句子中「以」的意義。(8分)
(1) 博山 李氏者,以伐薪為生。(曾衍東《小豆棚?鹿亦有知》)
A 用 A B C D B 拿 ○ ○ ○ ○ C 憑藉 D 由於
(2) 主人感歎,資給以書,遂成大事。(葛洪《西京雜記?鑿壁偷光》)
A 把 A B C D B 拿 ○ ○ ○ ○ C 用 D 因為
(3) 楊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磚墻,陷入尺許。(袁枚《子不語》)
A 把 A B C D B 用 ○ ○ ○ ○ C 根據 D 憑藉
(4) 益州既足,以亮為軍師。(陳壽《進〈諸葛亮集〉表》)
A 憑藉 A B C D B 因為 ○ ○ ○ ○ C 把 D 用
(5) 夫若以惡小而為之而無恤,則必敗。(《內訓?遷善》)
A 憑藉 A B C D B 由於 ○ ○ ○ ○ C 按照 D 拿此
(6) 奴以米易酒,醉臥於路。(馮夢龍《古今譚概?不責僮俾》)
A 根據 A B C D B 靠 ○ ○ ○ ○ C 拿 D 由於
(7) 少倦,臥地上飲,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以為樂。(袁宏道《雨後遊六
A 由於 A B C D B 憑藉 ○ ○ ○ ○ C 把 D 用
(8) 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歐陽公事跡》)
A 由於 A B C D B 按 ○ ○ ○ ○ C 把 D 用 乃
4. 試選出以下句子中「乃」在句中的用法,並解釋其詞義。(16分)
用法 詞義 (1) 遼知公終不可留,乃告退。(羅貫中《三國演義》) ○ 表示承接關係
表示轉折關係 (2) 舜猶不以此說堯令從己,乃躬親,不亦無術乎?(《韓非子?難一》) ○ 表示承接關係
○ 表示轉折關係 (3) 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表示承接關係
表示轉折關係 (4) 吾方圖涼州,涼州定,乃盡以荊州與吳耳。(陳壽《三國誌?吳主傳》) ○ 表示承接關係
○ 表示轉折關係 (5) 時夫僕俱阻險行後,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覺引余獨往。(徐霞客《遊黃山記》) ○ 表示承接關係
○ 表示轉折關係 (6) 皆古聖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願,則學孔子也。(《孟子?公孫丑上》) ○ 表示承接關係
○ 表示轉折關係 (7) 備知其計不可,乃引伏兵八千,從谷中出。(陳壽《三國誌陸遜傳》) ○ 表示承接關係
○ 表示轉折關係 (8) 老者家徒壁立,無以為葬,猴遍哭於鄉,鄉人乃資而掩。(《義猴》) ○ 表示承接關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