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精思.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熟讀精思

熟讀精思 朱熹 凡讀書,須整頓几案1,令潔淨端正,將書冊齊整頓放2,正3身體,對書冊,詳緩4看字,仔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5一字,不可牽強6暗記7,只是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8,久遠不忘。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9。」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10,自曉其義也。余嘗11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12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13。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一 作者簡介 朱熹(公元1130—1200)字元晦,號晦庵,別稱紫陽,徽州婺源(今屬江西省)人,南宋理學家。他的思想,以「天理」為哲學的最高範疇,倡導「去人欲,存天理」。基於這一道德哲學,他對古代文化典籍重新作了系統的整理和解釋,他所編撰的《四書章句集注》、《詩集傳》等,是宋代開始中國讀書人應考必讀之書,影響中國七百餘年。他的思想對日本、朝鮮等國亦有深遠影響。他是很有文學修養的學者,詩和散文都有很高的成就。 本文選自《朱子語類》卷十。《朱子語類》是宋代黎靖德所編,輯錄了朱熹與門人問答之語,全書共一百四十卷。 二 注釋 几案:桌子。 几: [基],ei1];[jī]。 詳緩:審慎緩慢。 倒:顛倒。 牽強:勉強。 暗記:暗暗地記誦。 上口:指誦讀詩文等純熟時,能順口而出。 其義自見:其中道理自然顯現出來。 見:[現],[];[xiàn]。 解說:注解說明。 嘗:曾經。 漫浪:隨便散漫。 急:急切需要。 三 賞析重點 本文是大學問家朱熹論讀書的方法,旨在點明讀書必須心無旁騖,眼、口、心三到,方能明白書中的道理。 但凡讀書,必須把書桌收拾整潔,擺放得端端正正,然後書本放得整整齊齊,坐直身體,細細誦讀,不可顛倒錯漏,也不要死記硬背,讀書百遍,道理便會漸漸顯現,明白之後,自然長時間也不會忘記。讀書最關鍵的地方是要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倘若心不在焉,則眼看得不仔細。心和眼既然不專一,散漫地誦讀,一定不會記得讀過甚麼,即使記得也不會耐久。所以三到之中,其中心到最為重要。心思專注到讀書上去,眼和口自然能配合,這樣讀書也就會有所收穫。 現代的學習策略,講求的是多元化的綜合學習方式,也就是運用多種感官的學習效能,以增進學習的速度,增長記憶的時間,增強記憶的正確性,以達至高效率的學習。原來早在南宋,朱熹即說過讀書有三到,能夠「心眼專一」加上「口到」,誦讀琅琅有聲,聽覺就可發揮作用,這樣就能記得長久,因為:眼看作品,口中或讀或誦或吟,作品文字所顯示的意義和作品語言所具有的聲音,對於我們的眼睛和耳朵分別發生作用,我們的情感會被聲音所激起,同時我們的思維 ── 理解和想像 ── 開始活躍起來,依據視覺、聽覺和聯合感覺所提供的意象,憑藉平時累積的各種知識和體驗,喚起了強烈而深刻的記憶,對學習絕對有極佳、極大的幫助。由此可見,朱熹所說,到今天也不會令人覺得落伍。 這一節論讀書方法的文字,由外而內,層層推進,可謂十分透徹。作者先從外部說起,由「整頓几案」至「將書冊齊整頓放」,然後「正身體」、「對書冊」,這都是讀書首先要做的準備功夫。接着,作者提出了具體的讀書方法。第一要「詳緩看字」、「讀得字字響亮」。作者一連用了四個排句:「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反覆說明要讀得仔細的道理。第二要「多誦數遍」、「不可牽強暗記」,作者還引用古人的說話「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說 明讀書要反覆揣摩,不可生吞活剝,待透徹了解書中的道理,自然就會記得。最後,作者點出讀書的要訣就在三到。「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一語道破,言簡意賅,難怪已經成為人所共知的格言了。 本文對讀書的「須」和「不可」,仔細、反覆、詳盡的點明,語氣上猶如一位嚴格而又慈藹的師長,諄諄訓誨,不禁令人俯首側耳傾聽,不敢遺忘。 【想一想】 你上課和做功課時,專心的時候多還是散漫的時候多?為甚麼? 你覺得專心上課和課後溫習有甚麼好處? 你做功課和溫習時有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嗎?讀過本文後,你會怎樣改進? 你覺得讀書還需要手到和耳到嗎?試結合經驗說說你的意見。 今天求取學問,講求「實踐」、「學以致用」、「生活體驗」等,那麼你認為還要加哪些「到」才行呢?為甚麼? 積累與感興 —— 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修訂) 15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ritime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