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函江水利枢纽工程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重点泄水闸设计
学生姓名:
班? 级: 水工BH1301
学? 号: 26
专业名称: 水利水电工程
指导教师:
河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函授站
2014年4月
函江泄水闸设计
摘要: 本设计以函江水文、地形、地质等基本资料作为基础,依据三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50年设计300年校核的设计要求,通过分析计算,确定出水闸的孔口尺寸,设计堰型及堰顶高程;考虑其开闸过水而流速较大,可能会严重的冲刷下游河床,采取了底流式消能;考虑其水位差,可能会出现水流向下游渗透,影响闸室的稳定与安全,对上下游岸坡进行了处理,设置了铺盖、板桩及排水设施,并对防渗长度进行了验算,从而减少闸室底板的扬压力,提高了闸室的抗滑稳定性,防止了闸基土壤发生渗透变形;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对闸室的稳定及设计参数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与验证,保证了本设计的正确可行、规范科学!
关键字:函江、闸孔、堰型、消能防冲、抗渗排水、地下轮廓线、稳定分析
目录
1 基本资料 3
1.1 概况 3
1.2 水文、气象 3
1.3 工程地质 4
1.4 设计依据 4
1.5 建筑物的设计参数 4
2 泄水闸闸孔设计 6
2.1 堰型、堰顶高程的确定 6
2.2 水闸总宽度 6
3 消能防冲设备形式的选择 7
4 泄水闸防渗排水设计 7
4.1 地下轮廓线的拟定 7
4.2 闸基渗流计算 8
4.3 防渗设计 8
5 泄水闸闸室布置及稳定计算 8
5.1 泄水闸的闸室布置 8
5.2 闸墩高度 8
6 泄水闸的闸室稳定计算 9
6.1 荷载组合 9
6.2 水闸自重和水重计算 9
总 结 11
致 谢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 环境影响评价 14
1 基本资料
1.1 概况
函江位于我国华东地区,流向自东向西北,全长375km,流域面积176万km2 ,是鄱阳湖水系的重要支流,也是长江水系水路运输网的组成部分。该流域气候温和。水量充沛,水面平缓,含泥量小,对充分开发这一地区的水路运输具有天然的优越条件。
流域内有耕地700多万亩,土地肥沃,矿藏资源十分丰富,工矿企业发达,有国家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工程铜基地及腹地内的建材轻工‘电力等工业部门和十多个粮食基地,原料及销售地大部分在长江流域各省市地区,利用水运的条件十分优越。
流域梯级开发后,将建成一条长340km通航千吨级驳船的航道和另一条长50km通航300吨级驳船的航道。并与长江、淮河水系相互贯通形成一个江河直达的内河水路运输网。同时也为沿江各县市扩大自流灌溉创造条件。对促进沿河地区的工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该工程是以航运为主体,兼有泄洪、发电、灌溉、供水和适应战备需要的综合开发工程,它在经济上将会具有非常显著的效益。
1.2 水文、气象
1.2.1 设计洪水
表1-1各设计频率洪水流量及相应坝下水位
设计频率(%) 0.33 2 20 洪水流量Q(m3/s) 12350 9540 5730 坝下水位H下(m) 2380 2340 2225
表1-2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水位(m)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流量(m3/s) 50 300 650 1200 1800 2480 3200 4140 5340 7700 13800 1.2.3 气象
洪水期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20.7m/s
风向:按垂直坝轴线
吹程:3km。
1.3 工程地质
1.3.1 闸址地形
闸址左岸与一座山头相接,山体顺流向长700m,垂直向长2000m,山顶主峰标高110m,靠岸边山顶标高65m,山体周围是河漫滩冲积平原,贪面标高(18.5~20.0)m;沿河两岸筑有防洪大提,堤顶宽4m,堤顶标高24.5m;闸址处河宽700m,主河槽宽500m,深泓区偏右,河床底标高(13.0~14.0)m,右岸滩地标高18.5m。
1.3.2 闸址地质
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本工程闸址河床土质主要由砂砾卵石层组成,表层为中细砂层,层厚(2~5)m,左厚右并逐渐消失;河床中层主要是砂砾石卵石层,卵石含量30~50%,粒径2~13cm,层厚(10~20)m,属于强透水层渗透系数k=1.84×10-1-5×10-2(cm/s),允许坡降J=0.15~0.25;河床底层为基岩,埋深标高从左标高10米向右增深至标高15米以下,其岩性为上古生界二迭长兴阶灰岩及硅质岩。水闸的防渗处理应重点考虑。
河床土质有关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