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窦娥冤》的男权本质
摘要:《窦娥冤》通过对窦娥悲惨命遭遇的描述,向我们展示了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窦娥坚强、勇敢,不屈服于权贵,最终却含冤而死。究其悲剧发生的原因,与张驴儿、窦天章、桃杌等几个男性形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围绕对父权的强制、政权的威逼以及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揭示封建社会中霸道、专制的男权本质。
关键词:窦娥冤;男权本质;父权;政权;男尊女卑
一、前言
《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之一,也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品,主要通过介绍女主人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窦娥这样一位善良而又坚毅、顽强的女性形象,显现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反抗意识。我国近代戏曲理论家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曾说过:“窦娥之冤,是对黑白颠倒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窦娥冤》列之为世界之悲剧,亦无愧色。”长久以来,人们对于该剧的评论主要是着眼于其社会意义以及窦娥的性格魅力,本文则尝试探寻作品中蕴藏的男权本质,揭示其霸道性和强制性对窦娥造成的深重灾难。
在男权社会中,男尊女卑的思想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男性一直扮演着权威、尊严和力量的主体角色,美国著名的评论家芭芭拉·约翰逊说过:“从圣奥古斯丁到弗洛伊德,自我意识和人类生活的具体化都是以男性为楷模的。”①女性是依附着男性而生活,必须服从男性的命令和要求。女性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只是处于依附的地位。整个社会中到处充斥着男性对女性的压制和欺凌,从父权、夫权到政权,女性忍受着无限的摧残。
窦娥是一个苦难者,身上集中了各种不幸。她三岁丧母,一直与父亲相依为命。七岁时,父亲为了抵债,将其卖给了蔡婆婆当童养媳,本想平淡的在蔡家过日子,岂料十七岁结婚不久,丈夫便亡故了。她决心要为丈夫守节,照顾蔡婆婆,却又遇上了无赖张驴儿父子,当与他们对簿公堂时,窦娥希望官府是公正、是非分明的,谁知又碰上了桃杌这样颠倒黑白、滥用酷刑的贪官。窦娥的不幸,是命运的不幸,是不可避免的。纵观窦娥的一生,她的悲剧与窦天章、桃杌和张驴儿父子等人息息相关。窦天章深受封建伦理道德思想的约束,并将这些“三从四德”的纲常灌输给窦娥,要求窦娥严格遵守,恐怕辱没了门楣,他是父权的代表;桃杌颠倒是非,滥用酷刑,将窦娥屈打成招,整个就是一副令人作呕的贪官嘴脸,他是元朝社会政权制度的代表;张驴儿父子虽然只是地痞流氓,但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一样的专横霸道,恃强凌弱,诬陷窦娥,还与贪官桃杌暗中勾结,造成了窦娥的千古奇冤。不管是父亲窦天章,还是桃杌、张驴儿父子,他们都站在男性的立场,维护者自身的利益,完全不顾及女性的感受,让我们清晰的看到封建社会中霸道、专制的男权本质。
父权的强制
窦天章是封建文人的代表,虽然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却没有被朝廷重用,所以落得是家徒四壁,生活窘迫。窦天章只能借助于高利贷来维持生计,又逢中年丧妻,父女两人相依为命。蔡婆婆多次要求用窦娥抵债,窦天章都没有答应。但是一个对封建文人极具诱惑的机会—春闺的到来,使这位父亲痛下决心,决定用自己的女儿换取自己的前程。对于处在封建社会底层的文人来说,科举考试是他们改变命运和实现理想的最佳途径,面对功名的诱惑,窦天章选择了割舍亲情。他将窦娥卖给了蔡婆婆当童养媳,虽然是出于无奈,但是也是因为他抵制不了功名利禄的诱惑,将自己的女儿作为牺牲品。这是作为一个父亲的悲哀,他无力抚养自己的儿女,还将她作为自己扶摇直上的阶梯,本就未尽到作为父亲的责任和义务,还以“父亲的身份”要求窦娥做到“三从四德”,以免失了自己的脸面。窦天章变卖女儿的做法,实际上拉开了窦娥悲剧的序幕。
“与其说本剧是一出刑律的冤案,不如说它是一出道德的冤案。”②我们可以看出窦娥誓死坚守着封建伦理道德思想。在第一折中,窦娥一上场就说:“你这命好苦也呵!”这里的苦既包括了三岁丧母,七岁别父,十七岁丧父夫的愁苦心绪,也包括了“撇的俺婆妇每都把空房守,端的个有谁看,有谁瞅。”独守空房的郁闷。窦娥把自己的苦难归咎于前世的因缘,希望通过今世的“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孝服守”来为下世修福,也就是将“为夫守节”的伦理纲常作为自己的立身标准。在“情”与“理”的冲突中,恪守妇道的“理”战胜了青春郁闷的“情”,窦娥心甘情愿得为“理”付出宝贵的青春。后来,张驴儿父子住进了蔡家,面对蔡婆婆的妥协,窦娥坚守着“一马难将两鞍鞴”的贞洁,并斥责婆婆:“救恩忘却,新爱偏宜;坟头上土脉犹湿,架儿上又换新衣。那里有奔丧处哭到长城?那里有浣纱时甘投大水?那里有上山来便化顽石?可悲,可耻。妇人家直恁的无仁义:多淫奔,少志气,亏杀前人在那里,更休说本性难移”。这些以下犯上的语言是违反“孝悌”的,但是在窦娥看来,贞洁更重要。
那么,窦娥的这些伦理纲常的观念又是来自于哪里呢?本文认为是深受其父亲窦天章的影响。窦娥虽然与父亲只相处了七年的时间,但是这一段时间对其封建伦理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