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建党提供了思想条件。 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应当通晓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规律,并用以指导实践。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它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科学社会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理论体系,但它不可能从自发的工人运动中产生出来。这是因为旧社会的本质是被旧社会的表象掩盖的。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创立政党,需要做的就是传播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三个渠道:“东”是李大钊、陈望道、李达等人从日本;“西”是周恩来、蔡和森等从德、法直接输入;“北”是张太雷等利用赴俄机会传入。 第三,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党的创立,不仅需要工人阶级的壮大和斗争的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还需要两者相结合。 例如,邓中夏说: “五四运动中一部分学生领袖就是从这里出发,‘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 邓中夏 这样: 一方面,一部分工人在与这些知识分子接触的过程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从而使自己具有了阶级觉悟,从而出现了一批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例如邓培。 另一方面,知识分子理解工人的疾苦,看到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使自己在思想感情上同情工人,使得知识分子工人化。 第四,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1919-1943)从各方面给予的实际帮助,从外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0年,派维经斯基一行5 人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建党,后马林、尼克尔斯基等来华;理论帮助、宣传帮助、部分经费的帮助。 3.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五四运动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为初步结合。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第二阶段,从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到党的成立为进一步结合阶段。 例如:在长沙新民学会1921年新年会上,在通过对解决社会问题的5种方法进行比较之后,17名与会人员中,12名赞成布尔什维主义。 * * * * * * * *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1.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的主要条件 第一,从政治思想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抨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秩序的思想特征,革命精神极强,极易引起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共鸣。 蔡和森手执《资本论》与向警予的结婚照 “在这样一个国家里,10到12岁的童工,在晚上时常被关起来,睡在他白天操作的机器之下的破布堆里;人们不必要有锐利的观察力,便可以明白:为什么《共产党宣言》会被这个国家的人民奉为圣经。此外,中国人所遇到的西方民主,只是在其担任了外国警察的角色,及保护以暴力夺取中国的权利与利益这几方面。因此,人们也无需仔细研究,便可以明白:为什么中国人立即可以完全接受马克思对西方民主的伪善所作的藐视性抨击。” —— 斯诺 第二,五四运动时期,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终结,一战是对传统西方文明的一次重大打击,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缺陷的一次大暴露。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一方面,使某些中国人更加坚守中国文明的旧途; 另一方面,使相当一部分人开始探寻突破传统的新路。 第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的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及博大、切实的思想特征,为迷茫中的人们提供了解难释疑的思想武器。 第四,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前,中国的产业工人达200万人。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如陈独秀、李大钊等; 以陈独秀为例 2.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队伍 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如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等; 以毛泽东为例 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如董必武等 3.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民主不再是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劳动阶级的民主。 科学指除自然科学外,就社会科学而言,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所以,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传播逐步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4.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论争 新文化阵营的分化 新文化运动 前期: 五四运动后: 李大钊、陈独秀(提倡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提倡民主和科学) 胡适、张东荪(反对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 问题与主义 焦点 中国要不要马克思主义、要不要革命 第一,问题与主义之争 胡 适 李大钊 “要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2016学年高中数学1.3统计图表课件北师大版必修3讲解.ppt
- 2015-2016学年辽宁抚顺一中高二地理课件:3.2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解.ppt
- 2015mhl5.1《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讲解.ppt
- 2015地理中考(会考)复习(60选择题+等高线重难点)讲解.ppt
- 2015第三框公司的经营上课讲解.ppt
- 2015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散文作用类试题解题方略讲解.ppt
- 2015高中数学第1部分3.1.1倾斜角与斜率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2讲解.ppt
- 201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讲解.ppt
- 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第2讲_中国的自然灾害讲解.ppt
- 2015经济政治二轮辅导讲解.ppt
最近下载
- 常见的临床药师培训学习汇报.ppt
- 言语行为和翻译.ppt VIP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据处理》作业设计.docx
- Hive数据仓库应用教程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医院培训课件:《传染病防治法》.pptx
- 幼小衔接的拼音试卷十套打印版.pdf VIP
- 幼儿园大班科学《有趣的符号》 课件.pptx VIP
- 规范《DBT29-222-2014-天津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资料管理规程》.pdf VIP
- GB_T 22890.1-2024 皮革 柔软皮革防水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反复线压缩法(透度计法).pdf VIP
- DB34_T 4324-2022水泥土搅拌桩地基加固施工技术规程.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