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名词解释详解.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名词解释 1、天人之学:是中国哲学,特别是中国古代哲学所讨论的一个主题,它提出了:“重人事轻天道”、“天道自然”、“天人相分”、“天人交相胜”四个观点,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天道自然”:最早提出“天道自然”的是道家创始人老子,他认为“自然”就是对各种自然现象的理论概括,叫做“道”,天既然是自然之物,人与天是平等的。“天道自然”的观点对中国哲学史产生了很大影响。 3、“天人相分”:战国荀子第一次提出,是中国古代哲学上的一个重要命题,他认为在天人关系中,天是没有意志的,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事在人为,人的重要任务,就在于努力认识自然、驾御和利用自然。 4、《论语》:孔子教育他的学生,讲了不少有哲理性的话,他的学生把这些话加以整理,成为《论语》一书。在《论语》中,孔子多处为“仁”规定界说,《论语》是中国文化史上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本书。 5、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创建于印度。该教以“四大为空,以人生为苦,以追求精神解脱”为最高目标。佛教在西汉末年从印度传入中国。 6、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古代特有的宗教,产生于东汉中叶。它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吸取方仙道、黄老道以及经学、墨家等宗教或学派的某些观点和方法逐渐形成的。该教把老子和《道德经》加以神化,其教义主张人经过一定修炼可以使精神、肉体两者长生永存。道教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宗教之一。 7、书院:是我国唐末以后逐渐兴起的具有独特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宋代得到发展,为当时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8、“六艺”:是西周官学的基本教学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六项技能。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五经”: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学校的基本教材是儒家经典“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学和私学的基本课程。 10、“四书”: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学校的基本教材是儒家经典“五经”,宋以后的儒学教育家又在“五经”的基础上新增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称为“四书”,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学和私学的基本课程。 11、《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所作,《清明上河图》是中国风俗画的最高成就,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伟大杰作。 12、《内经》:是战国时期我国第一部医学经典,全称为《黄帝内经》,是一部专论医学理论的著作。《内经》完成了中医药学和养生学的理论体系。 13、《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所作,它对药物分类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14、《茶经》: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生了一代“茶圣”陆羽,他所著的《茶经》一书关于茶的产地、种植、采制、煮、饮等方法都作了详细介绍。对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5、园林艺术: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部分,“师法自然”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基本法则。在中国崇尚自然的文化传统影响下,园林艺术取得了光辉灿烂的艺术。 16、“中体西用”:所谓“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它是十九世纪末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提出的反思。中学为体,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治国之本;西学为用,就是以西方近代科技与文化,作为治国的辅助物。“中体西用”在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日益加深的基础上,为中国内忧外患寻找到解救方案。 17、《海国图志》:鸦片战争时期,著名学者魏源所作。他提出“师以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海国图志》对传播西方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8、《天演论》:是晚清时期著名学者严复翻译的著作。他提出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观点,《天演论》对传播西方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19、“无为”:是道家提出的重要思想,对待社会,他们主张“无为”,对待自然,呼吁保护自然,不要破坏自然。这一思想引起了世界科学家的重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宗法制: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被发现。甲骨文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 史记:《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