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疏散工程设计规范》(签报稿)20120530清稿.docVIP

《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疏散工程设计规范》(签报稿)20120530清稿.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疏散工程设计规范》(签报稿)20120530清稿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TB          TB10020--ode for Design on Evacuation Engineering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scue of Railway Tunnel 2012—XX—XX 发布 2012—XX—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发布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行 业 标 准 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疏散工程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n Evacuation Engineering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scue of Railway Tunnel TB10020-2012 JXXX-2012 主编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施行日期:2012年XX月XX日 中 国 铁 道 出 版 社 20年 · 北 京本规范是根据铁道部《关于印发2007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通知》(铁建设函[2006]1112号)的要求,在广泛征求路内外有关单位和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吸纳我国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疏散工程设计经验和研究成果,同时借鉴国外相关标准及工程经验,经反复审查定稿编制而成。 本规范是按照“列车在隧道内发生火灾事故后,首先应将事故列车拉到洞外进行疏散;如果事故列车不能驶出洞外,应控制列车停靠在最近的紧急救援站进行疏散;如果隧道没有紧急救援站,则应控制列车停靠在最近的紧急出口、避难所等疏散设施进行疏散”的指导思想进行编制的。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的其他工作需符合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标准和规定。 本规范共分6章,其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救援疏散设施、防灾通风、其他设施等。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1.对规范的编制目的、适用范围、总体设计要求等进行了规定。明确了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疏散工程应遵循“以人为本,应急有备,方便自救,安全疏散”的设计原则。 2.对设置紧急救援站、紧急出口、避难所的隧道工程条件进行了原则性规定。明确了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疏散工程设计,应根据运输性质、环境条件、施工辅助坑道条件等,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确定。 3.明确了横通道、紧急出口、避难所、紧急救援站等救援疏散工程设施的设计标准及对相关设备配套的要求。 4.明确了防灾通风设计条件、通风方式和通风标准,提出了通风设备的性能和接口要求。 5.规定了应急通信、设备监控、应急照明、防灾救援设备供电标准,以及消防、标志标线等辅助设施的设置要求。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希望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河北区中山路10号,邮政编码:300142),并抄送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路乙29号,邮政编码:10003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 本规范编制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马志富、安玉红、那艳玲、索晓明、刘叶青、许 红、秦小光、韩永君、李 勇、冯敬然、马静波、王海忠、吴国华、王立暖、李怀鉴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倪光斌、尹福康、朱飞雄、钱征宇、谢仙舟、范宝链、傅 锋、廉文彬、闫永利、张翠兵、张 剑、肖广智、赵 勇、唐国荣、田四明、张松岩、孙瑞昌、周志强、关宝树、王明年、仇文革、黄宏伟、穆恩生、高菊如、李国良、杨木高、高 扬、喻 渝、刘 鹏、廖 宇、马 青、史玉新、沈志凌、龚彦峰、焦齐柱、邱绍峰、李汶京、苏新民、曹俊文、潘继军、陈 梅、林振球、洪开荣、韩亚丽、张金夫 1 总 则………………………………………………………………1 2 术 语………………………………………………………………2 3 基本规定……………………………………………………………3 4 救援疏散设施………………………………………………………5 4.1 横通道及平行导坑…………………………………………….………5 4.2 紧急出口 ………………………………………………………………5 4.3 避难所 …………………………………………………………………6 4.4 紧急救援站 ……………………………………………………………6 5 防灾通风 ……………………………………………………………8 5.1

文档评论(0)

精华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102215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