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词义的异同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今词义的异同教案

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 赵芸 课 题 古今词义的异同 课程名称 古代汉语 课型 授课班级 143文7-11、书法 授课时间 11.30-12.6 授课时数 12 教学目标 从知识、能力、人文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确定的教学目标 了解词义演变的历程; 掌握词的古今义之间的异同; 掌握词义发展的途径。 教学重点 了解古今义之间的异同 教学难点 词义发展变化的途径。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举例法 教具设备 多媒体 阅读推荐 文献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教 案 纸 教学过程 (按学时编写,两节课连上可合并设计) 学法指导 一、詞義的變化與辭彙的變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在講古今詞義的異同之前,首先應該明確,詞義的變化與辭彙的變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辭彙是語言中所有詞的總合。辭彙是語言的建築材料,辭彙是由眾多的詞構成的,自古至今,辭彙是一直在不斷地發展變化着的。漢語的辭彙也一样,這種發展變化包括三個方面: 1、舊詞消亡。 由於社會制度的變更,與之密切聯繫的一些詞也就隨著舊制度的消亡而消亡了。如:《左傳·昭公三年》有一段記載奴隸社會中把人分為十等的文字:“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輿,輿臣隸,隸臣僚,僚臣僕,僕臣台。”由於奴隸制度的消亡,其中“皂、輿、隸、僚、僕、台”等表示各種奴隸等級的詞也就隨之而消亡了。 再如:?(兩歲牛)、犙(三歲牛);牭(四歲牛)——在以畜牧業生活為主的社會裏,這些詞都是非常重要的。它表明人們對牲畜的重視和認識。但當社會發展到以農耕為主的時代,這些專門的辭彙,就逐漸失去了它們存在的意義。因而這些辭彙以後就很少再用了。再如一些反映古代酷刑的詞:劓:割去鼻子;黥:在臉上刺字,並加墨於其上,又叫墨刑;臏:剔去膝蓋骨(孫臏),這些詞語也隨著舊制度的消亡而消亡了。 2、新詞產生。 詞是客觀事物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它與社會生活的聯繫最為密切,對社會生活的變化反映最為敏感,因此辭彙的發展變化比起語音、語法也最快。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習俗等等的不斷變化,人類思維的深化,新思維、新概念也大量地產生出來,這些都要求語言能夠滿足新的交際需要,因而也就推動了新詞的大量產生。這一點比較容易理解,不作舉例說明。 3、詞義的發展變化。 嚴格說來,人們對社會、自然的認識不斷深化,所有的詞義古今都有差異,比如以最簡單的“人”為例,古今所指雖然相同, 教 案 纸 教学过程 (按学时编写,两节课连上可合并设计) 学法指导 但是古代人所理解的“人”跟我們今天觀念中的“人”肯定會有不同,又如古今生活方式的變化也使一些詞的內涵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例如“坐”,古代是指雙膝著席,臀部落在腳後跟上,而現在是雙腳垂地,臀部著物。我們所講的詞義的變化,一般不包括這種概念上的差別。 由以上三點可知,我們講古今詞義的異同,只是辭彙演變中的一種情況。我們講的詞義異同,是指同一個詞,它所指的意義古代和現在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古今詞義異同的基本情況 語言是不斷發展的,同時又是有繼承性的。反映應在詞義上,古今詞義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有繼承的一面,也有發展的一面。我們今天閱讀古書的一個難點,是詞義差異帶來理解上的障礙。因此有必要正確認識和掌握古今詞義演變的知識。 全面考核古今詞義的繼承和發展,我們發現,古今詞義的異同表現為三種情況: 1、古今意義基本相同 我們知道,古今漢語在詞義上具有一定的繼承性。語言中的基本詞彙,即語言辭彙中同人們千百年來的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最基礎的部分,具有歷時的穩定性。這些詞數量不多,但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其意義基本未變。例如: 名詞——人、手、牛、羊、日、月、山、川、風、雨、雷、電。 動詞——出、入、起、立、哭、笑、打、罵、跳、叫。 形容詞——長、短、輕、重、方、圓、大、小、扁、平、尖、鈍、美、醜、善、惡。 數詞——一、二、三、四、十、百、千、萬。 上述諸詞,古今意義基本相同。我們說“基本”,意味著它們自古及今並非沒有一點變化。例如,“人”的詞義,古人和今人的認識並不完全相同。 教 案 纸 教学过程 (按学时编写,两节课连上可合并设计) 学法指导 《說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現代漢語詞典》:“人,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可見,現代人對“人”的本質屬性的認識,要比古人深刻得多。但不管怎麼說,古語中的“人”和今語中的“人”,所指並無不同。基本詞彙的古今詞義基本相同,體現了現代漢語對古代漢語的繼承關係。 基本詞彙裏的詞數量不多,卻是漢語辭彙的基本部分。正是這類詞,同發展緩慢的語法結構一起,保證了語言的穩固性。 還有一些詞雖然不屬於基本詞彙,但是古今意義也沒有發生變化。《說文》:“釣,鉤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