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东京的城市细部构成
刘涤宇
《建筑师》总第144期(2010年4月)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清明上河图》所绘城市意象的分析和归纳,配合其他文献资料及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北宋东京的城市细部构成。从地志特征、空间领域、街角形态等城市要素入手,对图中所绘的城市多重痕迹进行梳理,以便为从更细微的尺度上把握北宋东京的城市特征作一些初步尝试,并对传统中国城市细部构成的延续和发展研究提供一点线索。[关键词]清明上河图,东京,城市细部构成,地志特征,空间领域,街角形态[Abstract]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detail-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Dongjing, capital of Northern-Song dynasty China, by analyzing the city image of Qingming Shanghe Tu as well as related literatures and productions. By arranging the painted multi-traces of the city’s elements, such as topography, domain of spaces and the form of corner, this paper attempts to hold the characters of Dongjing in micro scale, and to provide some clues to the continu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ity.
[Key Words] Qingming Shanghe Tu, Dongjing, detail-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topography, domain of spaces, the form of corner.作为10-12世纪中国城市跨入街市时代的典型案例,北宋都城东京一直受到中外城市史家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城市整体布局和功能分布的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北宋东京城市格局的形成,既有官方自上而下控制和改造的因素,又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所导致的城市长期而缓慢的变化。而对后者的把握,需要从地志特征、街区形态、道路及其相关节点这些更小、更细微的尺度上对北宋东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清明上河图》[1]作为12世纪初北宋东京的风俗画,详细地描绘了当时东京的街道、建筑、景观以及人的活动,历来是北宋东京研究的重要资料。本文试图通过对《清明上河图》所绘城市意象的分析和归纳,配合其他文献资料及前人的研究成果,来探讨北宋东京的城市细部构成。
1.《清明上河图》所绘城市意象的空间还原
《清明上河图》所绘地段在北宋东京的区位,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比如桥梁,这种“巨木虚架”的桥梁形式一般统称虹桥,但具体落实下来,有人认为是东水门外七里虹桥,也有人认为是内外城之间的上土桥或下土桥、甚至新郑门外的横桥。相应对城门的说法也就有外城东水门、内城东角子门、外城新郑门三说。[2]几种说法都有自己的道理,又都有难以自圆其说之处。从中国古代绘画的一般特征来看,我认为,图中所绘不是对东京某一特定的现实区段的照相式复写,而是以画家及委托人的视角,摒弃掉一些被认为不宜入画的细节和片段,并将富于表现力的区段和元素进行筛选,重新组合的结果。可以把《清明上河图》所绘的城市看作以北宋东京现实的城市面貌为基础,经过作者主观加工后的北宋东京城市意象,在一定程度上,图中所显示的城市细部构成可视为北宋东京城市构成的典型写照。因此,本文并不试图将图绘城市景观与现实的北宋东京一一对应,而是将图绘城市意象进行空间还原,并以还原后的北宋东京意象空间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清明上河图》整体构图采用散点透视法,这使对图绘城市意象的空间还原有了一定程度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保证局部空间尺度的真实性,并在此基础上兼顾画卷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如图中每个建筑既以正面加45°斜角轴测方式展现,而又对远处景物缩小绘制。于是在进行空间还原时常发现远处景物所占的空间尺度远大于近处,难以在同一空间内将远近景物完整对位复原(图1)。对此采用的处理方法是,在保持道路等线性空间的整体感的同时,矛盾较突出处以扇面式扭转的方式保证局部空间尺度的真实性。图中基本空间尺度参照《营造法式》等相关文献的记载,及建筑周围人的尺度来确定。
图1.?《清明上河图》的散点透视示意美国城市规划学者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3]中提到:“城市中移动的元素,尤其是人类及其活动,与静止的物质元素是同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