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三章 离子注入 (下篇) ■ 概述 ■ 离子注入工艺设备及其原理 ■ 射程与入射离子的分布 ■ 实际的入射离子分布问题 ■ 注入损伤与退火 ■ 离子注入工艺的优势与限制 离子注入(Ion lmplantation) 参考资料: 《微电子制造科学原理与工程技术》第5章离子注入 (电子讲稿中出现的图号是该书中的图号) ■ 沟道效应 ■ 横向分布 ■ 复合靶注入 四、实际的入射离子分布问题 2、注入离子的横向分布 ■ 横向离散是离子在靶中行 进的重要效应之一。 ■ 当透过厚掩膜(掩膜厚度 Rp+△Rp)窗口进行注 入时,窗口边缘附近的离 子浓度服从余误差分布。 假设窗口宽度为2a, 当 时,有 窗口边缘处浓度为同等深度窗口 中心部位浓度的1/2。 横向效应示意图 ■ 注入离子的横向分布对于自对准源漏注入工艺是一个基 本限制因素。 决定器件的电学沟道长度 3、复合(双层)靶注入的分布 ■ 离子在两层靶中均为高斯分布 ■ 原子量M1靶:Rp1,?Rp1,dRp1 ■ 原子量M2靶:Rp2, ? Rp2 (1)M2靶中峰值浓度距表面距离 是离子在M1中未走完的射程百分数,乘以Rp2即为折合到M2中离子到达峰值还需走的距离 (2)界面(d)处浓度为: M1靶一侧 M2靶一侧 注意:此时离子浓度在 界面处是不连续的。 复合(双层)靶中杂质离子的分布示意图 五、注入损伤与退火 1、注入损伤的形成: 高能入射离子与靶原子核发生碰 撞时,使靶原子离开初始晶格位 置,并引发连续碰撞,引起大量 靶原子偏离晶格位置,产生空位 和填隙原子等晶格损伤。 2、注入损伤阈值剂量: 超过某一剂量注入后,形成完全 损伤,晶体的长程有序被破坏。 图5.13 常见硅中杂质使硅衬底非晶化的 临界注入剂量与衬底温度的关系 离子越轻,阈值剂量越高; 温度越高,阈值剂量越高。 3、注入损伤的分类: ■ 一次缺陷:注入过程引入的空位和填隙原子等点缺陷 ■ 二次缺陷:点缺陷重新组合形成扩展缺陷,如双空位、位 错环等 4、注入后的退火: ■ 消除晶格损伤,恢复晶格结构 ■ 将大部分注入离子移到晶格位置,使其具有电学活性(激活) (1)退火工艺: ■ 在N2中进行,时间一般在30~60分钟 ■ 退火温度一般要求在850℃~1000℃ 图5.1 5 几种等时退火条件下,硅中注入硼离子的激活百分比 (2)硼的退火效应 ■ 低温下,载流子浓度受点缺 陷密度控制 ■ 退火温度上升,点缺陷消除, 自由载流子浓度提高 ■ 500~600℃时,点缺陷扩散 率提高,聚集成团,形成扩 展缺陷 ■ 高温下,扩展缺陷被消除, 激活的载流子浓度接近注入 浓度。 ■ 以下层晶格结构为样板重新生长晶体,此时,靶的本体原子 与注入杂质同时进入新生长的晶格结构中。 ■ 非晶层的SPE过程可在600℃下完成,此时可使非晶层中 的杂质被激活 ■ 非晶层SPE再生长的问题是残余缺陷(扩展缺陷),需要 进行高温退火来减轻(不能完全消除),同时高温退火也 可使非晶层外的注入杂质激活。 ■ 为避免高温退火带来的杂质扩散,一般先进行一个低温退 火来消除点缺陷。 (3)非晶层的退火过程:固相外延(Solid Phase Epitaxy) 图5.16 100Kev,不同剂量砷注入硅中的损伤密度分布 由于非晶层可能是埋层结构,因此,SPE过程有可能从非 晶层的两个界面开始,两个外延面相交时,可能产生缺陷。 图5.17 不同剂量磷注入的等时退 火效果与退火温度的关系 在非晶化条件下, 550℃下大部分杂 质已被激活 (4) 瞬时退火效应: 注入损伤造成高浓度自填隙原子和空位等缺陷,因此使杂质 原子的扩散异常增强,从而使退火后杂质的再分布现象严重。 不同温度下退火的硼原子浓度分布图 高温退火时出现的异常扩散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