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全套课件221P).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研究指导:中医理论指导 研究方法:现代科学的方法与手段 研究内容: 中药药效学 中药药动学 (一)中药药理学与中药学、药理学的关系 (二)为什么 中药药理学研究必须以中药药理论为指导 1、中医基础理论来自于临床实践,又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 2、中药与化学药物的区别 3、目前研究中药的两种思路与方法 (三)中药药理学研究 是中医药发 展不可逾越的一个重要环节 1、实验研究 对医学发展和人类的贡献 2、中药药理学 研究的意义及取得的成果 1、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内涵,促进中医药理论的发展。 2、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应用科学的展。 3.中药新药开发。 4.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是药物与疗效有关性质和性能的统称 四性(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以及有毒和无毒 第一节 中药四性(四气)的现代研究 第二节 中药五味的现代研 化学成份:单酸味药主要含有机酸类成分, 单涩味药主要含鞣质。酸涩药也 含有大量的鞣质。 药理作用:抗菌,抗炎或使组织蛋白沉淀凝 固,在创面形成保护膜,起收敛止 泻、止血。 化学成份:生物碱、苷类 药理作用:抗菌、抗炎、解热、利胆、 泻下、止血 化学成份:碘、钠、钾、钙、镁等无机盐成分。 药理作用: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泻下、补益。 第五节 对中药有毒和无毒的现代认识 一、与中药“毒”有关的些因素 1、药物自身所含有的毒性:大毒、小毒 2、不适当的配伍:配伍禁忌 3、特殊的机体状态:妊娠禁忌 二、对中药安全性的认识 1、药物与毒物只是剂量上的差别 2、中药与化学药物相比,相对安全、低毒是客观事实 3、中药成份复杂,用之不当,一旦中毒范围广泛 三、中药不良反应常见的原因 1、药物品种的混乱:木通性肾病 2、剂型、工艺、质量存在问题 3、组方用药不当、忽视禁忌 4、不合理的中西药合用 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研究现状 2001年12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71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向社会实施网上公布 2 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量和涉及药品品数量明显增多,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尤为突出。 5 参加国际间草药安全性技术交流与合作。  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研究现状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现状 中药的药性理论是如何得出的?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品种繁多,容易混淆。 正品大黄: 泻下作用的ED50 为326-1072mg/kg 混杂品种: 泻下作用的ED50为503579-5000mg/kg 二、产地 土壤、气候、日照、雨量等自然环境条件有差异 ,特别是土壤对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内在成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药理作用。 三、采收季节 人参 多糖:5月份采20% 11月采购75% 皂甙:1月采7% 8月采22.6% 青蒿 青蒿素:花前期含量最高高达6% 。 开花后含量下降 四、贮存条件 发霉、虫蛀、发芽等都会影响有效成分 三颗针(小檗碱) 不避光:降低54.1% 避光: 降低39.83% 五、炮制 1、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乌头:乌头碱(LD50=1.8mg/kg) ?加热 次乌头碱(LD50=5.8mg

文档评论(0)

lifang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