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纺织防螨剂,床品防螨剂,面料防螨剂,纺织品防螨剂,防螨虫药水.doc
防蚊微胶囊的制备及在棉针织物上的应用
王玉娟1,2,葛风燕1,2,蔡再生1,2,姜建英3,陈炳良3 (1.东华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620;2.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上海 201620;3.江苏AB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 昆山 215347)
原载:第八届印染后整理论文集;266-
摘要:以防蚊剂DM为芯材,聚氨酯为壁材,采用界面聚合法合成了防蚊微胶囊,通过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激光粒径分析仪分别对微胶囊的表面形态、结构、粒径分布进行了分析,应用微胶囊对纯棉针织物进行防蚊整理,测试并分析了其驱杀蚊效果。结果表明,整理后的纯棉针织物具有持久的驱杀蚊效果和良好的耐水洗性能。
关键词:微胶囊;防蚊剂DM;防蚊整理;结构表征;驱杀蚊效果;耐水洗性能;界面聚合法
微胶囊技术是以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作为囊壁,通过化学法、物理法或物理化学法将活性物质 (囊芯药物)进行包裹而形成具有半透性或密封囊膜的一种技术[1]。将此技术应用于防蚊整理,不仅可以保护人体免遭蚊虫叮咬,还能够克服传统驱杀蚊剂的缺点[2],避免有效成分与人体的直接接触,且有更优异的稳定性和持久性[3]。
本文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和聚乙二醇400(PEG400)作为制备聚氨酯壁材的反应单体,高效低毒的防蚊剂DM为芯材,制备了微胶囊悬浮液。研究了防蚊微胶囊的形态、粒径分布及结构,通过二正丁胺法测试防蚊微胶囊整理剂中有无异氰酸酯残留,并采用浸渍法将防蚊微胶囊应用于纯棉针织物,通过防蚊效果以及击倒和致死作用测试,分析了整理后织物的驱杀蚊效果随放置时间和水洗次数增加的变化。
1 实验
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实验材料:18 tex(32s)棉、2.2 tex(20 D)氨纶的棉氨汗布(张家港市佳朋纺织有限公司);白纹伊蚊(羽化后2~3日龄未吸血的雌性成虫);防蚊剂DM、2,4甲苯二异氰酸酯、环己酮、聚乙二醇400、乙二胺(EDA)、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乳化剂(自制)、低温黏合剂、分散剂 JFC、二正丁胺、溴酚蓝指示剂、N-甲酰二甲胺(DMF)。
实验仪器:YS100尼康显微镜、 T25高速剪切乳化机、RW20.n悬臂式搅拌机、LS13320激光粒度测定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NEXUS670傅立叶红外光谱仪。
1.2 实验方法
1.2.1 微胶囊悬浮液的制备
油相配制:取1.39g防蚊剂充分溶解于1.11 g环己酮中,加入 2.00 g TDI和5.50 g自制乳化剂,混合均匀,得到油相。
水相配制:取100mL蒸馏水,加入4.60g PEG,混合均匀,得到水相。
乳化:将油相与水相混合,9500 r/min剪切乳化3min,得到均一稳定的白色乳液。
胶囊化:在悬臂式搅拌机的搅拌下,加入0.04g催化剂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于室温反应2h后加入 0.35g乙二胺进行交联固化,继续反应1h结束。
合成路线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聚氨酯微胶囊合成路线示意图 1.2.2 防蚊整理
工艺流程:浸渍整理液(室温, 30 min)→脱水→焙烘(60℃,30 min)→水洗。
整理液配方:
防蚊微胶囊整理剂 60g/L
低温黏合剂 40g/L
分散剂JFC 1 g/L
浴比 1:15
耐水洗实验:参考GB/T 5713- 1997《纺织品耐水色牢度测试方法》[3],模拟家庭洗涤过程,洗涤处方及条件如下:
标准洗衣粉 4g/L
碳酸钠 1 g/L
浴比 1:50
温度 25℃
时间 30min
1.2.3 驱杀蚊实验
a.驱避实验
参照GB/T17322.10-1998《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的室内药效评价:驱避剂》测试[4]。实验前先进行攻击力实验,在40cm×30cm×30cm的蚊笼内放人约100只白纹伊蚊,在手背暴露4cm×4cm皮肤,其余部分严密遮蔽;将手伸人蚊笼中2 min,前来停落的试虫多于30只者为攻击力合格,此人及此笼蚊虫可用于驱避实验;选攻击力合格的试虫及5名志愿人员,在人的双手背上各暴露其中的4cm×4cm皮肤,严密遮蔽其余部分:一只手的暴露部分用裁取的防蚊棉针织布覆盖,另一只手的暴露部分用未经处理的相同质料织物覆盖,做空白对照;将手伸人放有攻击力合格蚊虫的笼中 2min,观察蚊虫的侵袭情况,凡在织物上停落5s以上者记为侵袭一次;将防蚊整理后的织物分别放置1周、2周、3周、4周后重复上述实验。
b.击倒和致死实验
参照GB 13917.8-1992《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的室内药效试验方法:模拟现场药效测定方法》测试[5]。选攻击力合格的试虫及5名志愿人员,在40cm×30 cm×30cm的蚊笼内放人约100只白纹伊蚊,在人的手背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