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使所见契丹人的生活——以行程录和使辽诗为中心》.docVIP

《宋使所见契丹人的生活——以行程录和使辽诗为中心》.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使所见契丹人的生活——以行程录和使辽诗为中心》.doc

宋使所见契丹人的生活——以行程录和使辽诗为中心 周峰 所谓行程录,就是宋人出使辽金的文字记录,又称语录。刘浦江先生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语录也即行程录,它是每位使臣完成使命归朝后递交的出使报告;第二类是使臣向朝廷递交的专题报告;第三类是使团成员的私人记录。并由此认为赵永春先生在《奉使辽金行程录》一书中将一些出使记录列入语录不合适。之后,赵永春先生进行了辩驳,认为“宋人所称‘语录’含义比较广泛,宋人出使辽金之记录均可泛称为‘语录’”。因为“语录”这一概念不是本文主旨所在,笔者在本篇文章中无意对“语录”这一概念进行详细分析,为了行文方便,并为了与其他“语录”体文章相区分,而将此类记录统称为行程录。宋使在撰写行程录的同时,还留下了大量描写契丹风貌的使辽诗。这些文献一方面展现了宋使眼中的契丹人,另外一方面也为后人了解契丹人提供了第一手宝贵的民族志资料。 契丹人游牧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北宋汉人的农耕生产方式迥然不同,因而也就使二者的衣食住行等生活诸方面也不相同,这是最引人注目的,因此,在宋使笔下,异族的生活方式也成了重点描述的对象。 一 由于使者职责所在,以及接触的对象限于辽臣,因而宋使的关注点多在辽朝的帝王将相,而对普通民众涉及较少。这在宋使对契丹人衣着的观察上,尤其如此。如路振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辽圣宗统和二十六年)以贺契丹国主生辰使的身份出使辽朝,在抵达辽南京(今北京)后,他观察到,“俗皆汉服,中有胡服者,盖杂契丹、渤海妇女。”但对于契丹妇女的“胡服”并没有具体描写。而在抵达辽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县)后,辽承天皇太后萧绰两次接见使团,路振对太后的服装有着详细的描绘。第一次是在文化殿正式接见,“国母约五十余,冠翠花,玉充耳,衣黄锦袍小褧袍,束以白锦带。方床累茵而坐,以锦裙环覆其足。侍立者十余人,皆胡婢,黄金为耳珰,五色彩缠发,盘以为髻,纯练彩衣,束以绣带。”对于太后的穿着,从头至足,都加以说明。第二次是在辽圣宗的生辰宴会上,“国母当阳,冠翠凤大冠,冠有绥缨,垂覆于领,凤皆浮。衣黄锦青凤袍,貂裘覆足。”路振对于太后衣着可谓观察入微,第一次太后戴翠花冠,第二次则戴翠凤大冠,并且有垂到领子的璎珞作为装饰。由于时值冬季,并且太后岁数较大,因而对于脚部的保暖十分重视,路振看到她第一次用锦裙盖着脚,第二次可能天气更冷,则用貂皮盖着脚。对于太后身边侍女服饰的描绘,可得知这些人的地位都不低,应该是陪伴太后的契丹贵妇。由于辽代皇帝也着汉服,因而路振对于辽圣宗的着装没有花费太多笔墨, 只简单地写道:“虏主年三十余,衣汉服,黄纱袍,玉带,互靴。” 北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辽圣宗开泰九年),宋绶出使辽朝,他对于契丹人的服饰也有着详细的描写。“其衣服之制,国母与蕃臣皆胡服,国主与汉官则汉服。蕃官戴毡冠。上以金华为饰,或加珠玉翠毛,盖汉、魏时辽人步摇冠之遗象。额后垂金花织成,夹带中贮发一总。服紫窄袍,加义栏,系鞢带,以黄红色绦裹革为之,用金、玉、水晶、碧石缀饰。又有纱冠,制如乌纱帽,无檐。不擫双耳。额前缀金花,上结紫带,带末缀珠。或紫皂幅巾。紫窄袍,束带。大夫或绿巾,绿花窄袍,中单多红绿色。贵者被貂裘,貂以紫黑色为贵,青色为此次。又有银鼠,尤洁白。贱者被貂毛、羊、鼠、沙狐裘。”可见,契丹人的服饰,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除了大量以动物皮革直接制作服装外,还有以毡制帽子,以皮革制作腰带等等游牧民族的传统工艺。 二 相较服饰而言,更给宋使以切身体会的是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契丹饮食。在汉族使臣眼中,肉食、奶制品以及野味无疑是有别于宋朝的饮食习惯,这往往使其难以适应。苏辙在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辽道宗大安五年)出使辽朝,在其《奉使契丹二十八首》中的《渡桑干》一诗中就写到:“会同出入凡十日,腥膻酸薄不可食。羊修乳粥差便人,风隧沙场不宜客。”可见,在苏辙眼中,契丹腥膻特色的饮食是难以入口的,而羊修乳粥则尚可品尝。契丹人的粥类食品相对其他饮食较易为宋使所接受,因而在多位宋使笔下都有记载。如王钦臣记载道:“北人馈客以乳粥。亦北荒之珍。彼中有铁脚草,采取阴干,投之沸汤中,顷之,茎叶,舒卷如生。”王曾认为契丹人“食止糜粥粆糒”。沈括写到,契丹人“食牛羊之肉酪而衣其皮,间啖麨粥。”路振在辽南京城内曾受到驸马都尉、兰陵郡王萧宁的盛宴款待,他详细记载了宴会上的饮食。“文木器盛虏食,先荐骆糜,用杓而啖焉。熊脂、羊、豚、雉、兔之肉为濡肉,牛、鹿、雁、鹜、熊、貉为腊肉,割之令方正,杂置大盘中。二胡雏衣鲜洁衣,持帨巾,执刀匕,遍割诸肉,以啖汉使。”所谓骆糜,也就是乳粥。濡肉应为白水煮肉,腊肉则为风干肉。由此也可见契丹人肉食的多样性,举凡野生的兽类如熊、鹿、貉、兔,野生的禽类如野鸡、大雁、天鹅,人工饲喂的牛、羊、猪等等都可肉食。而进食工具也是有契丹特色的木勺和小刀。 在宋使笔下,还记

文档评论(0)

ddw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