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完美WORD文档DOC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值得下载!
我国5000年来气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我国,最近5000年来气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著名气候学家竺可桢和许多其它学者的研究,这5000年的气候状况大体可划分为以下几个明显的暖期和冷期。第一个暖期 距今5000年至3000年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处于“气候适宜期”,不仅气温高,降水也多。在西安半坡村遗址中发现当时半坡村人曾猎获水獐与竹鼠,而现今西安一带已不再存在这类亚热带动物。在河南,那时曾有大象活动,说明气候十分暖湿。在新疆不少干旱戈壁和青藏高原一些高寒荒漠地区,众多的石器和古文化遗址证实那里曾经是水草茂盛、动物繁多,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可见气候变化之大。第一个冷期 公元前l千年左右至公元前800年左右,为一个短暂的寒冷期。例如长江的支流汉水,曾于公元前903年和公元前897年两次结冰。第二个暖期 公元前700多年到公元初,气候转暖。据《左传》、《诗经》等古籍记载,那时山东冬季经常无冰,齐鲁地区可二年两熟,并多见竹子、梅树一类的亚热带植物。第二个冷期 公元初至六世纪末,气候明显转冷。大量史料说明当时的寒冷气候。例如,那时南京复舟山可建冰房。三国时代曹操(公元155-220年)在河北铜雀台种桔,已只开花而不结果。公元366年起,从昌黎到营口的渤海海面连续三年冰冻,冰上可过往车马与军队。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第三个暖期 公元6世纪末至10世纪末,正值隋唐时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较长的温暖时期。据记载,唐朝国都长安可数冬无冰雪,宜种梅花与柑桔,其柑桔果实,味与四川的一样,可见气候之温暖。第三个冷期 公元11世纪初至12世纪末,气候又较寒冷。那时,梅树在关中地区已经消失,双季稻在江南一带几乎绝迹。不少记载说明长江以南地区屡屡出现严冬,如公元1111年太湖全部结冰,且可行车;12世纪中苏州南运河多次结冰,需破冰行船。更有甚者,自唐朝以来,福州种植荔枝,共两次遭到全部冻死,即1110年和1178年,均在12世纪。第四个暖期 公元13世纪初至14世纪初,我国北方气候一度转暖,这可从华北和关中竹子分布之广得到佐证。第四个冷期 公元14世纪初至19世纪中,我国大部分地区先后进入一个“小冰期”,气候甚为严寒,尤以17世纪前后为最。苏北双季稻完全绝迹;江南湖泊河流经常结冰,双季稻所剩不多;经营千年的江西柑桔种植业在17世纪中被二次严冬所摧毁。第五个转暖期 从19世纪末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又逐渐进入温暖时期,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更是明显变暖。从上面也可以看出,气候的冷暖与国力的盛衰息息相关。第一个暖期:华夏文明兴盛。第一个冷期:商周交替。第二个暖期:春秋百家争鸣-秦汉统一。第二个冷期:东汉衰落-三国分治。第三个暖期:大唐盛世。第三个冷期:宋朝半壁江山。第四个暖期:元明统一。第四个冷期:中国走向封闭,1840年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五个暖期:中国与外来侵略者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艰苦斗争,当家做主,实现民族复兴。有些考古学家对四大文明的萌发差不多都在5000年前,以及后来中国的诸子百家与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大思想家也基本上在同一时期感到迷惑不解。我想从气候的变迁上也许可以找到答案:第一个暖期——四大文明兴起。第二个暖期——东西方大思想家涌现。 20世纪期间我国气候发生了什么变化?20世纪内,整个地球的气候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全球气温呈波动状逐渐上升。在本世纪初,气温变化不大,但较上个世纪末期已有所上升。从20年代起气温迅速升高,到40年代初达到高峰。后来气温有所下降,但到70年代中期,气温再次升高,且增暖趋势愈加显著,致使80年代是近代全球最暖的10年。比起19世纪末来,年平均气温升高约0.6℃。我国总的气温变化趋势与全球变化十分接近。本世纪初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较冷,后逐渐变暖,在1940-1944年间达最暖。40年代后期迅速变冷,到1955-1959年间达最冷。自70年代中期起,气温又明显回升,80年代持续变暖。不过,我国气温变化的幅度与全球变化又不尽一致,尤其是我国80年代增暖远不及全球明显,尚未达到我国40年代温暖程度。由于区域性气候差异,我国各地的气温变化状况往往与全国的总趋势不完全相同。以建国以来每10年的我国平均气温变化为例,大体可按地区划分为四种类型:1.北纬35°以北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自建国以来逐步升温;2.位于长江中下游的诸省,自60年代以来逐步变冷;3.长江上游的四川和贵州省,则逐步变冷;4.北纬25。附近及以南的省份,50年代最暖,随后转冷,80年代气温回升;但未达到50年代温暖程度。如按季节来分,那么:在冬季,全国范围出现的异常暖月数以40年代为最多。同样,华北、西北和西南广大地区出现的暖月数也以40年代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