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2史鐸第8章經濟的繁榮與變遷.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歷史2史鐸第8章經濟的繁榮與變遷.doc

第八章 經濟的繁榮與變遷 第一節 農業發展與人口變化 關鍵引導 1. 了解宋元明清時期經濟文化中心的南移,以及江南經濟的持續發展。 2. 了解宋代以來耕地與人口的變化。 3. 了解宋代長期安定,形成農業生產力提高、人口增加與市場經濟的繁盛。 4. 了解從部曲到佃戶的基層生產關係變化,及庶民地主增加的原因、發展與結果。 歷史每日C 一、經濟與文化重心的南移 (一) 經濟重心南移的歷程 事件 西晉末年永嘉之亂 開始南移 唐中葉安史之亂後 加速南移 北宋末期靖康之難後 南移完成 原因 北方移民與隨之引進的作物及農耕技術,推動南方的開發 北方經濟再度蕭條,朝廷財賦只能倚重南方  北宋 中晚期,中國的經濟重心已在南方 結果 1. 秦漢時期:政治、經濟、文化重心在北方的黃河流域 2. 隋唐時期:北方為政治中心,但貫穿南北的 運河 為帝國經濟命脈 1. 歷經晚唐五代紛擾,北宋時期北方經濟曾復甦,卻未能改變經濟重心南移的趨勢 2. 北宋定都開封,即因  漕運 便利,易得南方物資之故 宋室南渡,經濟重心隨之澈底南移 (二) 宋代經濟重心加速南移之因 生態環境變化 戰禍頻仍 原因 1. 北方──黃河流域: (1) 年均溫逐年下降:北方農業大幅衰退,農牧業分界線南移 (2) 氣候轉趨寒冷:北亞民族相繼南侵,北方經歷較長的衰敗期 2. 南方──長江流域:氣候溫溼,有利於農作物生長 晚唐五代與兩宋之際的動亂,引發數以百萬計的移民南遷,帶動大量資金、技術由北南輸,南方經濟發展更具優勢 結果 1.  宋代 經濟重心加速南移,是北方相對衰落而南方持續發展的結果 2. 南宋偏安於江南後,更是全面發展南方經濟以充實國力 (三) 經濟重心南移的指標 人口 耕地 工商業的發展 原因 基本勞動力 主要生產憑藉 南方手工業占有絕對優勢;從 宋神宗 時南方商稅多於北方 發展 1. 北宋初期,南方戶口數約占全國的60% 2. 南宋以臨安(今杭州)為首都,人口更集中於江南 北宋神宗時,南方各路墾田面積已約占全國2/3 1. 北宋時代:商業重心轉移至南方 2. 入元以後:南北經濟差距繼續擴大 3. 明清時期:南北差距逐漸縮小,但南方仍維持經濟優勢地位 (四) 文化重心隨經濟重心南移 項目 說明 原因 隨著經濟重心南移,宋代南方的文教事業愈顯昌盛 表現 1. 宋代地方官學:南方遠勝於北方 2. 宋代書院:約有半數以上集中在南方的 江西 、 浙江 地區 3. 科舉取士方面,南方士人占有明顯優勢: (1) 原因:學校教育發達,南方文化水準提高,人才輩出 (2) 現象: ?歐陽脩云:「每次科場, 東南 進士得多,西北進士得少」,此趨勢至明清未變 ?南宋多達九成以上的宰相是南方人 結果 1. 扭轉漢唐以來「北勝於南」的局面 2. 自 宋代 以來,學術與藝文人才亦以南方為盛 二、土地制度及其相關變化 (一) 土地私有制的恢復 項目 說明 原因 欲探究農業的發展,必先了解當時的土地制度 發展 1. 唐中葉以後:均田制破壞,土地私有制恢復發展 2. 宋代: (1) 土地私有制度:實行「田制不立」與「不抑兼併」的土地政策 (2) 政府不再干預土地分配,轉而重視賦稅的收取和均攤:地主得以自由買賣土地,土地產權受到法律保障 影響 此後各朝代的土地政策,不再有重大變化 (二) 基層生產關係的變化 項目 說明 原因 恢復土地私有制以來,兼併成風,土地所有權轉移頻繁 發展 1. 農民脫離 人身依附 關係:多數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已不像昔日之莊園部曲,長期依附於特定地主 2. 與農民建立 契約 租佃關係: (1) 私人地主: ?擁有的土地常是分次購買,分散各地,不足以構成莊園 ?人口過剩導致勞動力的邊際報酬下降等,地主基於經營效益,不再僱工或以部曲耕種 (2) 國有土地:多以契約租佃制為主 結果 1. 自北宋中期,佃戶的遷徙和退佃權益,進而受到法律保障 2. 佃戶只按契約納租,生產意願增加,對宋代以後農業發展有重要影響 (三) 庶民地主的增加 項目 說明 原因 土地私有制恢復發展,庶民得以憑藉經濟實力購置土地而成為地主 發展 1. 政府政策:獎勵墾荒,並出售大量官田,造就出一批庶民地主 2. 工商業者:致富之後,挾其資金購買土地 3. 佃農、自耕農:力田致富,購買土地,皆能擠身地主之列 4. 傳統分家制度:大地主的田產逐代分割,也衍生出許多地主 結果 1. 庶民地主:多屬擁有百餘畝土地的中小型地主 2. 官僚地主:倚仗權勢,大肆兼併土地者 三、人口增長與耕地的變化 (一) 人口的增長 項目 說明 原因 深受歷代治亂循環影響: 1. 北宋以前:人口數主要沿著水平軸線上下波動 2. 北宋以來:治世多於亂世,人口開始沿著上升的軸線循環前進 發展趨勢 1.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