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主要病害精品课程课件.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番茄主要病害精品课程课件

第四章 茄科蔬菜病害 第二节、番茄主要病害 茄科Solanaceae 番茄属Lycoperscon Mill 茄属Solanum L 辣椒属Capsicum L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茄Solanum melongena 辣椒Capsicum annuum 蔬菜苗期白粉虱的防治 防治策略: 以防为主; 治早,治了。 防治方法: 防虫网。 用阿克泰灌根,喷雾。每亩地的幼苗用阿克泰的量从6包(12克)到20包都可以。但药效期长短不同,最短10-15天,最长一个多月。对幼苗绝对安全。 喷雾防治白粉虱 当秧苗长到封行时用阿克泰防治白粉虱,最好用喷雾的方法, 使用量:一般是每喷雾器水加入一包阿克泰,然后在加入10毫升功夫(1瓶盖),可以起到明显的互相增效的作用,提高药效。 番茄 真菌性病害 虫害 晚疫病 棉铃虫 早疫病 炭疽病 白粉虱 灰霉病 细菌性病害 青枯病 病毒性病害 病毒病 (一)番茄晚疫病 (一)番茄晚疫病 1症状: ??? 幼苗、成株均可发病,为害叶、茎、果,但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 (一)番茄晚疫病 幼苗: 感病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由叶片向主茎发展,使叶柄和茎变细呈黑褐色而腐烂折倒,全株萎蔫,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霉层。? 幼茎基部发病,形成水渍状缢缩,幼苗萎蔫或倒伏。 (一)番茄晚疫病 ??成株期: 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发病,形成暗绿色水浸状边缘不明显的病斑,扩大后呈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健交界处出现白霉,干燥时病部干枯,脆而易破。 (一)番茄晚疫病 茎部病斑最初呈黑色凹陷,后变黑褐腐烂,易引起主茎病部以上枝叶萎蔫。 (一)番茄晚疫病 青果染病: 病斑呈油浸状暗绿色,后变黑褐色,稍凹陷,病部较硬,边缘呈明显的云纹状。湿度大时生长白霉,迅速腐烂。 (一)番茄晚疫病 2.发病条件 ??? 此病由致病疫霉真菌浸染引起。低温潮湿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温度在18~22℃、相对湿度在95%~100%时利于发生和流行。温度在20~23℃时菌丝生长最快。偏施氮肥、通风不良、浇水过多、密度过大均易于该病发生。 (一)番茄晚疫病 3 传播途径 病菌经气流、灌溉水进行传播再侵染。该病为多次重复浸染的流行性病害。 (一)番茄晚疫病 (二)番茄早疫病 1.症状 ? ?? 幼苗的茎基部生暗褐色病斑,稍凹陷有轮纹。成株期叶片发病初呈水浸状暗绿色病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轮纹斑,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呈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上长出黑色霉层。病叶一般由植株下部向上发展,严重时中片脱落。 番茄早疫病 (二)番茄早疫病 茎部发病 病斑多着生在分枝处及叶柄基部,呈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凹陷,有时龟裂,严重时造成断枝。 (二)番茄早疫病 青果染病 始于花萼附近,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黑色斑,凹陷,后期果实开裂,病部较硬,密生黑色霉层。 (二)番茄早疫病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 此病由半知菌亚门的链格孢菌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通过气流、灌溉水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病菌生长适温26~28℃,一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重,发病流行速度快。 (二)番茄早疫病 3.防治方法 ??? 一、农业防治。选择抗病品种,轮作换茬,合理密植。 ??? 二、药剂防治:美无缺、恒喜、柏高、稳托、施力特、倍倍托、翠尔。 (三)番茄灰霉病 (三)番茄灰霉病 症状 番茄花、果、叶、茎均可发病。 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 (三)番茄灰霉病 叶片发病多从叶尖部开始,沿支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初呈水浸状,展开后为黄褐色,边缘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健组织界线分明。 (三)番茄灰霉病 茎染病时开始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圆形或条状病斑,浅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有灰色霉层,严重时致病部以上枯死。 (三)番茄灰霉病 2.一 发病条件 在温度20~30℃,相对湿度90%以上时,是该病发生的适宜条件。保护地一般从12月至翌年5月易发病。 二 传播途径 病菌借气流、灌溉水及农事操作传播。沾花是主要的人为传播途径,病菌从伤口、衰老器官等枯死的组织上侵

文档评论(0)

jiqinyu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