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验一 铝合金制备.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综合实验一 铝合金制备

综合实验一 铝合金制备、加工及改性 实验1.1 铝合金的熔炼、铸锭与固溶-时效处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学时:4 实验类型:综合型 前修课程名称:材料工程基础 适用专业:材料类本科生 二 实验内容 铝铜合金的熔炼工艺流程 三 实验要求 严格控制熔化工艺参数和规程 1. 熔炼温度 熔炼温度愈高,合金化程度愈完全,但熔体氧化吸氢倾向愈大,铸锭形成粗晶组织和裂纹的倾向性愈大。通常,铝合金的熔炼温度都控制在合金液相线温度以上50~100℃的范围内。从图1的Al-Cu相图可知,Al-5%Cu的液相线温度大致为660~670℃,因此,它的熔炼温度应定在710(720)℃~760(770)℃之间。浇注温度为730℃左右。 图1 铝铜二元状态图 2.熔炼时间 熔炼时间是指从装炉升温开始到熔体出炉为止,炉料以固态和液态形式停留于熔炉中的总时间。熔炼时间越长,则熔炉生产率越低,炉料氧化吸气程度愈严重,铸锭形成粗晶组织和裂纹的倾向性愈大。精炼后的熔体,在炉中停留愈久,则熔体重新污染,成分发生变化,变形处理失效的可能性愈大。因此,作为一条总的原则,在保证完成一系列的工艺操作所必需的时间的前提下,应尽量缩短熔炼时间。 3. 合金化元素的加入方式 与铝相比,铜的比重大,熔点虽高(1083℃),但在铝中的溶解度大,溶解热也很大,无需将预热即可溶解,因此,可以以纯金属板的形式在主要炉料熔化后直接加入熔体中,亦可与纯铝一同加入。 4. 要注意覆盖 众所周知,铝在高温熔融状态,极易形成Al2O3氧化膜,因此要对铝熔体进行保护。就铝铜合金而言,所用的覆盖剂为:40%KCl+40%NaCl+20%冰晶石(Na3AlF6)的粉状物。它的比重约为2.3g/cm3,熔点约670℃,这种覆盖剂不仅能防止熔体氧化和吸氢,同时还具有排氢效果。这是因为它的熔点比熔体温度低,比重比熔体小,还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在熔体表面能够形成一层连续的液体覆盖膜,将熔体和炉料隔开,且具有一定的精炼能力,因而,这种覆盖剂具有良好的覆盖、分离、精炼等的综合工艺性能。加入量一般为熔体质量的2~5%。 5. 要注意扒渣 当炉料全部熔化后,在熔体表面会形成一层有溶剂、金属氧化物和其它非金属夹杂物所组成的熔渣。在进行浇注之前,必须将这层渣除掉。其目的是: (1),防止熔体夹渣; (2),减少熔体吸气机会(因为熔渣是水蒸气的良好载体); (3),加强传热。扒渣时,工具要干净,要预热;操作要平稳不起波浪。 6.金属模要上涂料并加热到300℃左右 四 实验装置 1.中频感应真空熔炼炉 2.浇铸模(可自由脱模式) 3.必要的工具(扒渣棒、抱钳等) 4.便携式红外测温仪 5.铝块 6.铜板 7.天平 8.石墨坩埚 9. 其它化学试剂 五 实验步骤 1.备料:按照Al-5%Cu的质量百分比,用天平称好炉料(按每炉1kg计算); 2.装料:将铝块和铜板同时加入中频感应炉的坩埚中,然后加入覆盖剂; 3.升温:注意调整电流、电压及功率因子(cos(); 4.测温:控制在710-770℃之间,用红外测温仪进行; 5.调温:主要是为浇注作准备,熔体温度太低,流动性不佳,不易充满模子,而熔体温度太高,易氧化和形成粗大晶粒; 6.浇注:将熔体倒入预先准备的模子中,待完全凝固后,再脱模; 7.脱模:取出铸件,注意要戴手套。 六.思考题 什么叫熔炼与铸锭?它们有何作用? 简要比较中频感应炉熔炼和普通电炉熔炼的异同之处及优缺点。 简述实验过程及心得体会。 实验1.2 铝合金轧制工艺实验指导书 实验学时:4 实验类型:综合型 前修课程名称:材料工程基础 适用专业:材料类本科生 图1 轧制原理 轧件承受轧辊作用发生变形的部分称为轧制变形区,其他主要参数有:轧辊直径D、半径R、辊身长度B,假定轧件在轧之前后的厚度、宽度和长度分别为h1、b1、l1和h2、b2、l2,上下轧辊皆为主动棍,其转速均为n(转/分),因此轧辊表面的线速度Vr=πDn/60×1000,咬入角α,接触弧长L,正常轧制时L与α的关系如下: (=arc cos [ 1-( h1-h2 ) / D] L=2π/180×R 实践中常以接触弧长对应的弧长近似作为接触弧弧长,于是有L=[R (h1-h2)]. 因为轧制前后轧件的重量没有变化于是有:h1×b1×l1×r1=h2×b2×l2×r2 ,由于r1= r2 又有:h1 ×b1 ×l1 = h2× b2× l2 轧制前后轧件厚度的减少成为绝对压下量,用△h表示,△h=h1-h2绝对压下量与原厚度之比成为相对压下量,用ε表示,ε=△h/h1×100%, 轧制时轧件的长度明显增加,轧后长度与轧前长度的

文档评论(0)

hao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