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docVIP

一、《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一、《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doc

一、《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总则 1.0.3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应按工程建设各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 4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 4.1房屋建筑和构筑物 4.1.11详细勘察应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主要应进行下列工作: 1、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设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3、查明建筑范围内的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征,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4、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5、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6、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7、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8、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1.17详细勘察的单栋高层建筑勘探点的布置,应满足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且不应少于4个;对密集的高层建筑群,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1个控制性勘探点。 4.1.18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对单独柱基不应小于1.5倍,且不应小于5m; 2、对高层建筑和需作变形计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进地基变形计算深度;高层建筑的一般性勘探孔应达到基底下0.5~1.0倍的基础宽度,并深入稳定分布的地层; 3、对仅有地下室的建筑或高层建筑的裙房,当不满足抗浮设计要求,需设置抗浮桩或锚杆时,勘探孔深度应满足抗浮承载力评价的要求; 4、当有大面积地面堆载或软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 5、在上述规定深度内当遇基岩或厚层碎石土等稳定地层时,勘探孔深度应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4.1.20详细勘察采取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设计要求确定,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每栋不应少于3个; 2、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 3、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0.5m的夹层或透镜体,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 4、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应增加取土数量或原位测试工作量。 4.8基坑工程 4.8.5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对地下水进行治理(降水或隔渗)时,应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 4.9桩基础 4.9.1桩基岩土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查明场地各层岩土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 2、当采用基岩作为桩的持力层时,应查明基岩的岩性、构造、岩面变化、风化程度,确定其坚硬程度、完善程度和基本质量等级,判定有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 3、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和施工的影响,判定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查明不良地质条件,可液化土层和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及其对桩基的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5、评价成桩的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5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 5.1岩溶 5.1.1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岩溶时,应进行岩溶勘察。 5.2滑坡 5.2.1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滑坡或滑坡可能时,应进行专门的滑坡勘察。 5.3危岩和崩塌 5.3.1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危岩或崩塌时,应进行危岩和崩塌勘察。 5.4泥石流 5.4.1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有发生泥石流的条件并对工程安全有影响时,应进行专门的泥石流勘察。 5.7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5.7.2在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地区进行勘察时,应划分场地类别,划分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的地段。 5.7.8地震液化的进一步判别应在地面以下15m的范围内进行;对于桩基和基础埋深大于5m的天然地基,判别深度应加深至20m。对判别液化而布置的勘探点不应少于3个,勘探孔深度应大于液化判别深度。 5.7.10凡判别为可液化的土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确定其液化指数的液化等级。 勘察报告除应阐明可液化的土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