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二)土壤地球化学找矿 系统采集和分析土壤样品发现次生异常。 1.次生晕的形成 由于矿体及其原生晕的表生破坏,导致与成矿有关元素含量在矿床上覆土壤中呈现增高。 (1)机械分散 表生作用下成矿元素呈固相(稳定的原生矿物碎屑或难溶的次生矿物颗粒)的迁移和分散,称为机械分散。对于钨、锡、铬、钛、金等矿床,机械分散是形成次生晕的主要作用。 机械分散又可以区分为机械扩散和机械搬运。主要形成碎屑异常。 (2)水成分散 表生作用下,矿石中的组分在水中(地下水、壤中水和地表水)呈液相迁移而分散,称为水成分散。这种分散作用对于硫化物矿床的次生晕最为典型。 矿石组分分散的过程包括溶解、迁移和沉淀 金属矿物的可溶性是水成分散的重要前提。 例如在原生矿床中经常紧密共生的Pb和Zn,在表生环境中,因二者的硫酸盐的溶解度相差较大,发生了分离。在多数情况下,Pb在氧化带中可以在残被积层中形成含量较高的次生异常,其分布范围基本上与矿体及原生晕吻合,Zn则容易迁移,在矿体和原生晕上方的残坡积层中产生明显的贫化,所形成的异常较弱。 水成分散主要是通过扩散、渗透和毛细管作用等方式发生迁移,当外界环境改变时成矿元素就可能从溶液状态转为固态而沉淀。 (3) 生物分散 在生物化学作用影响下矿石组分的解离和溶解; 生物的吸收。 随同生物机体残落在土壤中产生的元素聚集; 由于有机质分解产生的腐殖质形成酸性环境,从而使金属元素淋溶; 在土层发生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淀积。 矿床次生晕的形成,一般都是上述三种分散作用的共同结果。 2.次生晕的特征 (1)组分特征 与矿体、原生晕类似 由于经历了表生改造,与同一矿床的原生晕相比,在成晕组分方面也有一定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成晕元素组合和元素存在形式的变化。 (2)含量特征 与同一矿床相应的原生晕相比,有些相对贫化,另一些则相对富集。如Pb和Zn。 一般<原生晕,如Cu、As、Sb、Co、…… 次生富集>原生晕W、Sn、Cr、Ni (3)形状和规模 形状:受原生晕、地形、矿体产状等影响。 规模:较原生晕大。 (4)与矿体的空间关系 受矿体产状、地形条件、残坡积层厚度等控制。 中心位移。 ①地面倾斜,矿体垂直次生晕中心位移 式中:S:次生晕中心矿体露头水平距离 H:残坡积厚度 α:地形坡度 A:反映当地风化特征的一个参数,可通过解剖已知次生晕求得。 中心位移距离 ②地面水平,矿体倾斜次生晕中心位移 式中: S:晕中心与矿体露头水平距离 B:岩石的膨胀系数;β:矿体倾角 H:残坡积层厚度 B>1,膨胀; B<1,缩小。 ③地面、矿体均倾斜的中心位移 (5)分带性 浓度分带 组分分带 3.影响次生晕的因素 (1)原生矿物的性质 主要是原生矿物抗风化能力的强弱。各类原生矿物的抗风化能力从强到弱为: 氧化物>硅酸盐>碳酸盐和硫化物 (2)矿体规模大小、品位高低 它们影响着次生晕的规模和含量。在同等覆盖厚度条件下,矿体大、品位高一般形成规模大强度高的异常。 (3)介质的物化条件 主要是pH和Eh的改变造成元素的迁移和沉淀。 (4)胶体 表生带中广泛发育负胶体,如Fe、Mn氧化物、腐殖质、粘土矿物等能从介质中吸附几十种金属阳离子。 (5)生物 生物作用既能将深部的成矿元素吸到体内,又能随其枝叶等落到地面使这些元素在不同土层中形成次生晕,还能改变介质的pH值和Eh值,从而影响元素的迁移与聚集。 (6)气候和地形 气候条件对次生晕的形成和类型的影响比较明显。在干旱区,水及植物少,以机械分散为主;半干旱区,土壤及水往往呈弱碱性和碱性,不利于金属盐类分散,形成异常窄;潮湿的热带和温带,雨量充沛,植被发育,土壤中pH值低,元素以水成迁移为主,往往形成地表很多元素流失贫化。 地形倾斜可使次生晕发生位移,还影响晕的宽窄。矿体位于地形凸起处,异常发育较宽;矿体位于凹处,异常较窄;陡峭地形容易发生坍方和滑坡,形成埋藏异常或分离异常。 4.应用 主要应用于残一坡积层发育地区(即覆盖—半覆盖地区)。 可进行普查、详查。 适用于寻找多种矿产 (3)区分矿致异常和非矿异常 (4)评价被残坡积层覆盖的地层、断裂构造、岩体的含矿性 (5)铁帽含矿性评价 5.采样布局 规则测网布局。 测线垂直于构造线方向或矿体走向。 规则测网 采样密度 6.采样 (1)土壤分层 发育良好的理想土壤剖面可以划分出三个主要层次(A层、B层、C层),其中有的还可再分为若干个亚层 。 A层又称淋溶层,位于土壤剖面的最上部。 B层也称淀积层,位于A层之下。 C层又称母质层,位于土壤剖面的下部。 (2)采样对象 B层往往造成元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