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课用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4] 》.ppt
* * * 林则徐 魏源 结合图片,温故知新 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郑观应 革命派 维新派 洋务派 抵抗派 派别 孙中山 黄兴 康有为 梁启超 李鸿章 曾国藩 林则徐 魏源 共同目标 学习层次 思想主张 (救国方案) 代表人物 1840—1912年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自强 (洋务运动) 实行君主立宪制 (维新变法) 实行民主共和制 (辛亥革命) 器物 制度 救亡图存 1914年袁世凯身穿皇帝礼服在天坛举行祭天仪式。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论》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程标准: ◆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探究:结合以下材料概括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1913年10月4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京师本部。 1914年1月正式解散国会。 1914年5月废止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公布了经过增修的《中华民国约法》 1914年12月袁世凯在天坛举行祀天礼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为洪宪帝政 1915年5月9日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结论:中华民国名存实亡,民主共和名存实亡 民国初建,百姓起初欢呼雀跃,许多人家的门上都贴着“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的对联。 旋即,军阀混战,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生,对联遂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政治新闻 1915年5月9日,日本强迫中国签订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漫画新闻《老猿百态图》 政治危机、民族危机 财经新闻 粤人冼冠生到上海淘金,一开始在戏院门口摆摊头卖陈皮梅和香港牛肉。1915业务迅速壮大,并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募集股份后,众多的社会名流都成了冠生园的新股东,资产达到10万元。而同时冠生园还第一次注册了生字牌的商标。 其它新闻点击: 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奖 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社会新闻 1914年,袁世凯为配合复辟帝制,加紧进行尊孔活动,大造社会舆论。袁世凯正式颁发了《祭孔令》,恢复了前清的祭孔规定,亲自抵达孔庙,三跪九叩。甚至唆使人发出请愿书,要求北洋政府定“孔教”为“国教”,列入“宪法”。与恢复祀孔制度的同时,袁世凯也决定恢复祭天。 其它新闻点击: 广东某富豪纳妾108位 校园上演戏剧《娜拉》 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进一步发展 经济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 思想 文化 政治 列强侵略 袁复辟帝制 (民族危机政治危机) 新文化 运 动 (根本) (直接) 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 政治方面:列强侵略;军阀专政(民族危机、 政治危机加剧。) ◆ 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 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 思想文化: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 孔复古的逆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 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 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核心思想 活动中心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改称《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标志和阵地 新文化阵营主要成员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刘半农 鲁迅 蔡元培 北京大学 为什么北京大学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核心内容、旗帜) 德先生 Democracy 赛先生 Science 科学 民主 “我们认定现在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核心思想 活动中心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刘半农等 《新青年》 北京大学 民主、科学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 探究:依据代表人物的代表性言论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材料2:“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税务局大比武数字人事“两测”练习专业能力-行政管理考试题库及答案.pdf
- 2023北京北师大二附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docx
- 小学数学拓展提高(行程问题——追及问题)精选应用题30个.doc
-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docx VIP
- 2024-2028年2024-2029年中国高蛋白饲料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docx
- 成都城投集团笔试题目.pdf
- 2022高三联考作文“择一事,终一生”精准审题指导素材及优秀范文四篇.docx
- 必威体育精装版班主任艺术: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共50张PPT).ppt
- 《控制图+第3部分:验收控制图GBT+17989.3-2020》详细解读.pdf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大单元教学解读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