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内科学129噎膈.ppt
噎 膈 刘凤斌 概述 一、概念 噎膈:食管干涩、食管狭窄导致的以吞咽食物梗噎不顺、甚则食物不能下咽入胃、食入即吐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噎即噎塞,吞咽之时噎塞不顺; 膈为格拒,食管阻塞,饮食不能下咽入胃,食入即吐。 噎膈:痰、气、瘀郁结于食道 食管狭窄 二、发病:中、老年为主 三、源流 1.病名 膈证:《内经》首见膈证。 又称膈、鬲、鬲中、隔塞、膈气。指食入阻隔,未曾入胃即吐出者。 病因:津液与情志; 病位:胃 《素问·通评虚实论》“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 《灵枢·四时气》“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 。 噎证:《诸病源候论》 首见噎证。 气、忧、劳、食、思五噎。 唐宋以后噎膈并称。 2.病因 《内经》:津液与情志; 《济生方》“寒温失宜……饮食乖度” 《景岳全书》“酒色过度”,“少年少见。” ? 3.病机: 《局方发挥》--强调热结津血亏耗 “血液俱耗,胃脘亦槁”,治以“润养津血,降气散结” 。 《景岳全书》 --阳气衰弱为主 “惟中衰耗伤者多有之”,“下以命门无火,气不化精,所以凝结于下而治节不行……即噎膈之属是也”。 清代叶天士“食管窄隘使然”,认识已趋完善。 证候特征 1、单纯表现为噎。 2、早期:噎证 中期:噎 膈 晚期:膈证,伴有气血虚弱 四、范围 食道癌、贲门癌、食道憩室、食道炎、弥漫性贲门痉挛、贲门失弛缓证等出现吞咽梗阻,饮食难下时,可参照本篇辨证。 病因病机 叶天仕《临证指南医案·噎膈》“噎膈之证,必有瘀血、顽痰、逆气,阻膈胃气。” 综上所述 病因:忧思郁怒、酒食所伤、年老肾虚,相关因素: 水土、禀赋。 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病机:气滞、痰阻、血瘀 病位:食道,属胃气所主。 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脏腑相关:食道、胃与肝脾肾 1、经脉相连 2、生理上相互促进 3、病理上相互影响 噎膈轻证: 由于肝脾气结,痰气交阻; 或因胃津亏虚,食道涩滞; 均使食物咽下不顺, 噎膈重证: 痰气交阻+血瘀 痰瘀互结,阻膈胃气; 胃津亏耗而损及胃阴; 食物咽下即发生疼痛,甚至食入即吐,水饮亦难咽下。 阴损及阳,肾之精气并耗,脾之生化告竭 形体消疲日甚,或伴肢体浮肿,病情危重。 在此阶段,阳竭于上,而水谷不入,阴竭于下而二便不通,称为关格, “关则小便不利,格则吐逆”。是开合之机已废,阴阳离决的表现。 ? 诊断 一、征候特征: 初起为吞咽困难,或食道内有异物感,虽勉强咽入,亦阻塞不下,随即吐出,甚则吐出物如赤豆汁 胸膈疼痛,全身消疲,面容憔悴,精神衰惫。 二、诱因和相关因素: 平素嗜酒、嗜食肥甘霉变食物、情志抑郁者,中年以上。 三、辅助检查: 食道吞钡、胃镜及活检、食管拉网脱落细胞检查、CT等有助诊断。 鉴别诊断 反胃:《金匮要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食物能全部入胃,入胃后从胃反出,有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特点。 呕吐:患者进食并无困难,食物从胃而出。与噎膈进食困难,食物不曾入胃即反出不同。 梅核气:自觉咽中如物梗塞不适,进食并无妨碍。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与实: 病因 忧思恼怒、饮食所伤、寒温失宜而致气滞血瘀、痰浊内阻--实。 热饮伤津、房劳伤肾而致津枯血燥,气虚阳微--虚。 病程: 新病多实或实多虚少 久病多虚或虚中夹实。 症状: 吞咽困难、梗塞不顺、胸隔胀痛者为实。 食道干涩、饮食难下或食入即吐者多虚。 2.辨别标本: 初起标实为主,可见: 气郁:梗塞不舒,胸膈胀满,嗳气频作 血瘀:胸膈疼痛、痛如针刺、痛处不移 痰阻:胸膈满闷,泛吐痰涎 后期正虚为主,可见: 津亏血燥:形体消瘦、皮肤干枯、舌质红、少津 气虚阳微:面色晄白、形寒气短、面浮足肿 治疗原则 噎膈本虚标实之证,故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初期--标实为主,气结、痰浊、瘀血的不同,确立治疗原则,但均需加入滋阴养血润燥之品, 后期本虚为主,重在扶正,宜滋阴润燥,温补脾肾,可少佐祛邪之品。 用药上 攻伐匆伤正气,补勿塞滞 辛燥之药不可多用 滋腻则有伤脾胃 以清润和降为顺,顾护胃气为先。 分证论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信史传媒与全球现代化》第一二次及考察作业.doc
- 《博物志》.doc
-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题库.doc
- 《大学语文》部分思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 《大师》-丰子恺.doc
- 《庄子·逍遥游》及注释.doc
- 《庄子·齐物论》及注释.doc
- 《当沃尔玛来到小镇》,作者丁林.doc
- 《板桥杂记》清余怀.doc
- 《现象学基本问题》导言.doc
- 教科版(2017秋)科学二年级上册2.6 做一顶帽子 教学设计.docx
- 河北高频考点专训四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docx
- 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目标】6.3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docx
- 河南省商城县李集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八(讲评教学设计).docx
- 第18章 第25课时 正方形的性质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数学课时分层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docx
- Module 8 模块测试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英语外研版八年级上册.docx
- 2024-2025学年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浙教版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4-2025学年小学劳动四年级下册人民版《劳动》(2022)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4-2025学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冀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教学设计合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