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ppt
谢谢! 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与控制 a. 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 间距不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少于3个。水平和 竖向位移监测点宜为共用点。 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 间距20~5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1个。 b.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 间距20~5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1个。 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与控制 c. 围护墙内力监测点 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竖向间距 2~4m。 d.支撑内力监测点 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控制作用 的杆件上; 每层支撑不少于3个; 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与控制 e. 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点 布置在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地质条件复杂处 的立柱上。 监测点不少于立柱总根数的5%,逆作法施工的基坑不 少于10%,并均不少于3根。 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与控制 f. 锚杆的内力监测点 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中部、 阳角处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段宜布置监测点。 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应少于3根。 g. 土钉的内力监测点 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中部、阳角处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段宜布置监测点。 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与控制 h. 坑底隆起(回弹)监测点 按纵向或横向剖面布置,剖面宜选择在基坑的中央及其他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剖面数量不少于2个; 同一剖面上监测点横向间距10~30m,数量不少于3个。 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与控制 i.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点 布置在受力、土质条件变化较大或其他有 代表性的部位。 平面每边不少于2个监测点; 竖向间距为2~5m。 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与控制 j. 孔隙水压力监测点 布置在基坑受力、变形较大或有代表性的部位。 竖向布置在水压力变化影响深度范围内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竖向间距2~5m,数量不少于3个。 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与控制 k. 地下水位监测点 基坑内 当采用深井降水——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 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水布置在基坑中央和周边拐角处。 基坑外 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两者之间布置,间距20~50m。 如有止水帷幕,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2m处。 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与控制 (2) 基坑周边环境 监测范围:基坑边缘以外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 监测内容: 建筑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布置: 建筑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置: 建筑倾斜监测点布置: 建筑裂缝、地表裂缝监测点布置: 管线监测点的布置: 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监测剖面布置: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孔布置: 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与控制 a. 建筑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布置: 建筑四角、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 基上,每侧不少于3个监测点; 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 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的两侧; 新、旧建筑或高、低建筑交接处的两侧; 烟囱、水塔和大型储仓罐等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 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少于4点。 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与控制 b. 建筑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置: 建筑的外墙墙角、外墙中间部位的墙上或柱上、 裂缝两侧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 一侧墙体的监测点不少于3点。 c. 建筑倾斜监测点布置: 建筑角点、变形缝两侧的承重柱或墙上; 沿主体顶部、底部上下对应布设,上、下监测点 应布置在同一竖直线上。 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与控制 d. 建筑裂缝、地表裂缝监测点布置: 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 每一条裂缝的测点至少设2组,测点宜设置在裂缝的最宽处及裂缝末端。 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与控制 e. 管线监测点的布置: 应根据管线修建年份、类型、材料、尺寸及现状等 情况,确定监测点设置; 布置在管线的节点、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 间距宜为15~25m,并延伸至基坑边缘以外1~3倍 基坑开挖深度范围。 尽可能设置直接监测点,在无法埋设直接监测点的 部位,方可设置间接监测点。 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与控制 直接法测点:抱箍法、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导热界面材料选择注意事项.pdf
- 寿命与居住楼层有关?研究称住8层以上寿命更长!.doc
-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建筑物设计图册(图21-40).pdf
- 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研究123.doc
- 小开底驳船在窄桩间大棱体高桩码头抛石施工中的应用-2010.5.26.pdf
- 小楷贯势的具体方法.doc
- 小题大做--从安藤忠雄设计的4m×4m住宅说起.pdf
- 尺寸依赖的界面能与界面应力.pdf
- 尼龙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2.pdf
- 屋面瓦施工技术论文.doc
-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3.3我们来造“环形山”同步练习.pdf
- (精华版)必威体育精装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工程造价基础》机考终结性3套真题题库完整版727123548.pdf
- 2018-2024年中国银杏叶提取物市场深度调查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目录)优质.pdf
- (人教版B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第四章综合测试01(1)(含答案).pdf
- (Xx路、XX路)美丽街区项目监理评估报告-竣工 .pdf
-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题专项练习50道带答案(完整版) .pdf
- 1 高分子中英名对照 macromolecule .pdf
- (精校版)2021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Word试卷,学生用) .pdf
- 00529文学概论(一)2022年10月自考真题和答案 .pdf
-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