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学复习精华.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学复习精华.doc

伤寒学复习题 1.伤寒的含义是什么?六经辨证体系有何特点?《伤寒论》学术成就如何? 伤寒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六经辨证特点:六经辨证是以六经所系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与疾病变化为基础,结合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因的属性,病势的进退、缓急等因素,对外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供以判断病变的部位,症候的性质与特点,邪正消长的趋向,并以此为前提定立法处方等基本原则。 《伤寒论》学术成就: 1)系统总结了东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 2)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基础上,运用《内经》以来的有关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病因病机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创造性地对外感疾病错综复杂的证候表现及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归纳,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 3)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的确立,不仅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使外感病的治疗有规律可循,也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4)制定了诸如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理阴阳等若干基本治则,并首次全面系统地运用了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为后世医家提供了范例。 5)创制与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 6)记载了汤剂、丸剂、散剂、含咽剂、灌肠剂、肛门栓剂等不同的剂型,为中医药制剂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传经、并病、合病、兼证、变证的概念怎样? 传经:由于脏腑经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故某一经的病变,常常涉及到另一经,从而出现六经间的相互传变,称为传经。 并病:指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病证又起,有先后次第之分者,称为“并病”。 合病:指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无先后次第之分者,称为“合病”。 兼证:以指某经的症状为主,又兼有某证者,称为“兼证”。 变证:如因误治失治,或由疾病自身发展而病情发生了变化,其证候又不属六经病之范畴,称为变证。 3.太阳病的辨证提纲是什么?试言其病因病机。 辨证纲领: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病因:外感风寒。 病机:邪束太阳,经气不利,正邪交争,营卫失利。 5.太阳中风的证候、病机、治则、方药是什么? 证候:发热,汗出,头痛,恶风,脉浮缓。 病机:外邪袭表,卫外不固,营不内守,营卫不和。 治则: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6.太阳伤寒的证候、病机、治则、方药是什么? 证候:恶寒,头身痛,无汗,脉浮紧。 病机: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治则:开腠发汗,解表散寒。 方药:麻黄汤。麻黄9,桂枝6,甘草,杏仁。 7.麻黄汤有哪些禁例?为什么? (1)A、阴虚咽燥者,咽喉干燥为阴液不足,发汗无源,强汗则伤阴。 B、淋家禁发汗,因此类患者多为湿热下注,多已伤阴,发汗会导致便血。 C、疮家因脓血流失而气血两虚,发汗会导致痉挛。 D、衄家阴血不足,发汗则血虚—不能濡养筋脉,脉紧急;不能上注于目,则目直视而睛不能转动;不能养心,神不守舍则不得眠。 E、亡血家气血虚弱,若强发汗,血伤无以濡养筋脉,气伤阳虚,无力温煦肌肤,故寒栗而振。 F、平素多汗者不可发汗,汗乃心之液,若重发汗至阴阳两虚,心失所养则恍惚心乱;阴津受损,阴中带涩,故小便后阴疼,于禹粮丸。 G、中焦虚寒者禁用发汗,若发汗,使脾胃虚阳更伤,导致胃寒气逆,可见呕吐。此为峻汗禁例。麻黄汤主发汗,因此为麻黄汤禁例。阳加于阴谓之汗,且血汗同源,气血互根,峻汗必伤及气血阴阳,故虚人外感不可用,由于麻黄汤为辛温解表之剂,辛温能助热,故火旺阳亢,风热外感者亦不可用。 (2)尺中脉迟,营血不足者及里虚,尺中脉微者不可发汗,禁用麻黄汤。一在阳虚里气不足,一在阴虚营血亏损,皆为伤寒夹虚之证,故禁用麻黄汤强发其汗。 (83)阴津不足者禁汗 阴津亏损,咽喉失润——咽喉干燥 发汗无源——强发其汗——阴虚热炽——变证 阴虚兼表——滋阴解表 (84)阴津素亏,下焦瘀热者禁汗 “淋家”——阴津亏损,下焦蓄热 误汗—— 更伤阴津 热损络脉 便血 邪热更盛 血液妄行 (尿血) 淋家外感——清热育阴利水解表 (85)气血俱虚者禁汗 “疮家”——气血两伤 复感风寒之邪 身疼痛——禁汗 误汗——更伤营血,筋脉失养——痉 (筋脉强直,肢体拘挛) 疮家兼表——益气养血,兼解表邪 (86)阴血不足者禁汗 “衄家”——素有衄血,耗损阴血——禁汗 重伤阴血 筋脉失养——额上陷脉急紧 误汗 —— 阴血更虚 目失滋养——直视不能眴 心失所养——不得眠 阴血不足兼表——养血解表 (87)气血虚弱者禁汗 “亡血家”——阴血虚损,气随血

文档评论(0)

wanni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