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家思想的生态智慧及其现实诠释.pdf
第11 卷第3期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11,No.3
2015 年9 月 Journal ofHenan University of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Sep.2015
文章编号:1673 -1751(2015)03 -0053 -05
儒家思想的生态智慧及其现实诠释
王雪梅
(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四川 绵阳621010)
摘要:“天人合一”思想是儒家生态智慧的核心,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人与自然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借鉴并汲取儒家生态智慧中的精华,对缓解或改善当前的环
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儒家生态智慧的研究成果,接着通过对
“天论”、“人论”、“合一论”的论述,揭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部分,即“天人合一”思想,并对其
中蕴含的生态智慧进行了阐释。最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总结了儒家思想中生态智慧对应对当
今严峻的生态问题具有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态智慧;天论;人论;合一论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去的影响因子,使之具有生存实践的价值。其实
1 国内外学者关于儒家生态智慧的
质也是着重论述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原则和规
研究综述
范。关于儒家生态智慧的研究,国内外学者都有
在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在看到工 较系统和详尽的阐述。
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种种物质享受的同时,应当看 国外学界在寻觅解决环境问题方案时,在探
到工业文明也给我们带来了难以挽回的环境危 讨其他诸多手段后又常常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
机,如:森林资源匮乏、淡水资源日渐枯竭、大气污 文明历史悠久、文化典籍丰富的中国,认为中国传
染与臭氧层被空前破坏,土地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对指导构建生
严重,酸雨普降、温室效应加剧和城市噪音污染严 态伦理学和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大有裨益。史怀
重。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不仅危 泽、罗尔斯顿等思想家和生态哲学家强调了古代
及当下人类社会的生存,而且严重掣肘着人类的 东方生态智慧的重要意义,认为构建当代生态伦
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内外学者开始重点研究中 理学和解决当代环境危机必须从中国传统智慧中
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对处理好当前 汲取营养。美国环境学家罗尔斯顿认为,吸取东
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的启发意义。 方尤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部分提高西方人
奈斯构建了作为深层生态学理论基础的哲学 的伦理水平,改变直到现在西方还存在的那种仅
体系,他称之为“生态智慧”。他说:“今天我们需 仅把动植物(“地球上的那些非人的邻居”)当作
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思想,我称之为生态 “拧在太空飞船地球上”的铆钉,而不是“地球生
智慧”。“sophy”来自希腊术语“sophia”,即智慧。 [1]
命共同体中的一员”的错误观点 ;德国汉学家
它与伦理、准则、规则及其实践相关。因此,国外
卜松山对儒家“天人合一”的观点持赞同的态度,
对生态智慧的解释,即深层生态学,包含了科学向
认为儒家“天人合一”论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
智慧的转变。国内学者对生态智慧的内涵多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可见”的词汇化.pdf
- “和谐海洋观”的阐释与建构.pdf
- “四三式”辅导员家访长效机制的构建——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pdf
- “大众创业”背景下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偏差与塑造.pdf
-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与文体生成--关于叙事诸文体录入总集的讨论.pdf
- “底层社会与抗争性政治”还是“基层社会与创造性政治”——农民政治行为两种分析框架比较及重构.pdf
- “得”字句补语英译研究.pdf
- “我时代”之下的外讽与内省--评魏剑美的杂文集《非常魏道》.pdf
- “戾家”与“行家”观念演进之考述——明代艺术观念关于艺术创作主体特征的辨识.pdf
- “村改居”社区空巢老人的社会照顾——以扬州滨江花园社区为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