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义利之辩看儒道》课堂教学实录.docVIP

《从义利之辩看儒道》课堂教学实录.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义利之辩看儒道》课堂教学实录

《从义利之辩看儒道》课堂教学实录 师:上课!(学生起立)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鞠躬)请坐!(学生坐下)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中华文化经典研读》的第二单元“儒道互补”的经典文本。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你对儒道经典文本的印象呢? 生:(教师指导学生克服紧张情绪)我认为,儒家倡导的是仁,而道家倡导的是顺其自然。 师:哦,好,这位同学其实已经把儒道的区别说出来了;老师想问大家啊,你看儒道经典这么多文本,对于咱们来说,接触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生:(齐答)深!难! 师:哦,深,难,咱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吧,四个字的, 生:(异口同声)博大精深! 师:博大精深啊!现在我们想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再次深入研读儒道文本,大家肯定觉得难度很大,那怎么办呢?老师教你一招,你用这招去进行解读就可以,什么招呢?就是我们选取一个角度,从一个问题切入,结合文本,来探究儒道的区别以及他们相同的方面,那就是我们今天的课题,从义利之辩的角度进行切入,探究儒道的区别以及他们共同的东西。 生:(纷纷点头) 师:好,那既然这样,我们首先要看一看“义利之辩”产生的历史背景,孔、孟、老、庄,是那个时代的人? 生:春秋战国! 师:春秋战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时代呢? 生:战乱、百家争鸣…… 师:战乱纷飞,人民流离失所,民不聊生;春秋战国的君主为什么要打仗呢?哪位同学说说你的理解? 生:是为了富国强兵。 生:我觉得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 师:富国强兵固然不错,但是从根本上说这些国君发动战争,相互杀伐征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学生表示认同)所以孔子对此有一句经典的论述:春秋无义战!到了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这种争夺利益的交锋更加激烈,出现了“邦无定交、臣无定主、尔虞我诈、争名逐利”的丑恶现象。于是,人民的生活更加痛苦,人民的思想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处在一片混乱当中;于是这个时候啊,就出来几个人,谁呢?儒家和道家的学者,他们用自己的学说提出了自己的义利观,他们希望用自己的学说为这个社会提供一些疗救病痛的药方。那我们现在先来看看孔子的义利观。 生:(表示认同) 师: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从《论语》十则中能否找到一则表现孔子义利观的语录? 生:(打开教材进行阅读、思考、寻找) 师:找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福且贵,于我如浮云。” 师:请坐!读得非常好!哪位同学说说从这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义和利是什么态度? 生:我认为,孔子是重义轻利。 师:好,你得出一个概念:重义轻利,请你结合文本分析一下好吗? 生:这段话里面的“不义而福且贵,于我如浮云”比较有代表性。 师: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不追求金钱和权利,(教师指导) 师:富贵如果是靠不义得来的,对我来说就像浮云敝帚一样,对吗? 生:(纷纷表示认同)对! 师:那么同学们是否还能从这段话中找到与“富贵”相对的一个概念是什么? 生:贫穷、贫贱…… 师:那这段话里有关于贫穷的描写吗? 生: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师:好,大家看,“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多么的--- 生:贫穷啊! 师: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孔子的心态是怎样的? 生:(齐答)“乐亦在其中”! 师:那他为什么乐在其中? 生:因为他不受“利”的诱惑,把自己最真实的东西体现在生活中,做到了“重义轻利”。 师:很好!大家想想看,为什么孔子在贫困的生活中仍然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呢?因为他认为自己追求的大道是正义的,自己践行理想的道路是正确的,所以生活再苦,他也--- 生:乐在其中! 师:那正是刚才那位同学说的--- 生:重义轻利! 师:好,那大家是否还能从《论语》十则中找到一则体现这种“重义轻利”价值观的语录呢? 生:(打开教材进行阅读、思考、寻找) 师:哪位来读一下? 生:“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学生一起鼓掌) 师:非常好!不用麦克风了! 师:哪位同学来分析一下这句话是如何体现孔子义利观的? 生:我觉得他说君子非常坦荡,而小人经常疑虑忧愁,小人为什么会疑虑忧愁呢?因为他们经常会考虑如何谋求自己的利益,而不去想追求道义;而君子虽然有时候得不到利益,但是经常坚持追求道义,所以君子常常非常快乐。 师:大家认可吗? 生:认可。 师:正像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君子之所以坦荡荡,是因为君子心中有道义;小人之所以长戚戚,是因为小人总是追逐--- 生:利益! 师:大家看,这就是孔子的义利观,我们可以用“重义轻利”来概括!(学生纷纷呼应)我们换一个词,孔子“以义为乐”,“乐义”! 生:对啊。 师:那我们现在心中能出现孔子的形象吗?一个追求道义的形象,一个视利为浮云的形象,我们可以尝试着再次读这两则论语,看看能否把孔子的这种仁义之风读出来? 生:(齐读论语两则) 师:不错,在大家的品读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讲仁讲义的孔子站

文档评论(0)

6358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