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9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ECM模型的实证研究.pdf
第33卷第4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Val.33No.4
Scknce
2012年7月 Journ8lofJiahouUnive玛ity(Soci矗lEdit-0n) Jul_2012
1007—4074.2012.04.027
DOl;10.3969/j.isstL
199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生产力发展和
经济增长的关系
——基于ECM模型的实证研究’
张兴茂1,赵志亮2
(1.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1;2.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中国教育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闻存在看长期的穗定关系和短期的协调机制:从长期来看,中
目的经济增长水平与教育生产力的发展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从短期来看,教育生产力的发展对经济增长
的促进系数为O.77%,说明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不仅取决于前期教育生产力水平的提南.而且还取决于上一期
教育生产力发展对均衡水平的偏寿。从因果性分析来看,中国教育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经济持续增长是互为因
果的关系,教育生产力水平的提升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的持续增长也能促进教育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因此,
对教育生产力的发展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应安排更多的政府财政支出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能因为教育生
产力发展的短期作用不够明显就忽视教育的长期作用.
关键词:教育生产力;经济增长fEcM模型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缡号: 1007—4074【2012104—0141—04
作者简介:张兴茂。男,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志亮.男.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的 会进步的生产性功能愈加突出。这一功能表现在:
发展是由生产力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马克思 从教育的对象看,现代教育是培养具有专门知识和
在《资本论》中科学的指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 技能的劳动者;从教育的内容看,教育是实现科学
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 知识生产和再生产的手段}从教育的作用看,它是
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 使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因此,教
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 育也是生产力。
件。川1]…”而工人熟练程度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教育事
展及其在工艺上的应用。都必须依赖教育事业的发 业的不断进步。对于教育生产力与经济增长之间
展。马克思恩格斯还把教育和物质资料的生产联 长期稳定关系和短期协调机制的定量分析,有助于
系起来,指出教育是一种生产力的再生产过程。马 充分认识教育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意义。
克思说:“为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 I—l变量的选取与相关数据描述
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 从实证角度深入分析研究中国教育生产力与
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而这又得花费或多或少 经济增长存在的的具体数量关系和必然联系,考虑
的商品等价物。劳动力的教育费用随着劳动力性 到数据的可得性和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的需要,本文
质的复杂程度而不同。’,[1]㈣”’在科学技术成为第 以中国当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用GDP表示)来代
一生产力的今天,教育对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社 表当年经济增长的发展水乎,以中国当年教育经费
-收穑日期:2012一03—26
cn
在线杂志.httpI//skxb.jsu.edtL
万方数据
142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S,3R)-2-羟基-3-氨基-4-苯基丁酸的合成方法进展.pdf
- (5S,6R)-2-苯基-6-[(1R)-叔丁基二甲基硅氧乙基]-青霉烯-3-羧酸乙酯的合成及改进.pdf
- (6aR,11aR)-3-羟基-4,9-二甲氧基紫檀烷分子的晶体结构.pdf
- (9,0)单臂SiC纳米管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A-)f-AaDd氢键体系的统计特征.pdf
- (Al2O3+TiB2)ZL202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力学性能.pdf
- (CH)_4NOH催化HDI三聚反应动力学研究.pdf
- (Cl2AlNH2)n和(H2AlNH2)n(n=1~5)簇结构及其热力学性质.pdf
- (E)-4-取代酰氧基-3-甲氧基苯乙烯侧链类衍生物的比较分子力场(CoMFA)研究.pdf
- (F,(F))-规律推理与规律挖掘.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