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古典哲学--赵林.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讲人:赵林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第一节:概论 一、德国古典哲学产生的背景 1、社会背景:三十年战争以后的德国封建状态——经济上落后、政治上分裂。 2、思想背景:路德开创的注重内在自由的精神传统,从雅各布·波墨到莱布尼兹--沃尔夫主义的思辨传统。 3、英法启蒙思潮与德国虔敬主义的双重影响:理性与信仰的关系 二、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问题 显性: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制约性的关系问题) 隐性: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 德国古典哲学自觉地突出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对理论与实践、自由与必然、理性与信仰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三、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脉络 1、康德明确地提出了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性问题,但是他的哲学最后却造成了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系列对立。 2、费希特从自我意识出发来解决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立,但是他最后设定的“绝对自我”已经预示着从主观唯心主义向客观唯心主义的转化。 3、谢林用主体与客体的“绝对同一”来实现对立面的同一,但是这种“绝对同一”却不能有效说明自身的运动,具有神秘的色彩。 4、黑格尔用“绝对精神”的自否定运动来超越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立,在绝对唯心主义的基础上辩证地实现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5、费尔巴哈用感性的人取代了黑格尔的抽象精神,在人本主义基础上实现了思维与存在的统一。 第二节:康德 一、生平及主要著述 1、四个人的影响: 牛顿与卢梭、休谟与莱布尼兹 2、三大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3、两对矛盾: 思维与存在 理性与信仰 二、“前批判时期”的哲学思想 1、“前批判时期”的自然观 A、“星云假说”——将历史引入到自然界的时间中,取消了牛顿世界观中的“第一推动”。 B、“原始星云”与“原始原因”、物质世界与生命世界、宇宙在时空上的无限性与宇宙的中心和开端、机械论世界观与目的论上帝观。 2、批判哲学的形成 A、对独断论的批判: 在没有事先考察人类理性的范围和限度之前就 a、断定理性自身的原理和范畴就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定, b、断定理性仅仅凭借自身力量就能认识事物的真相和世界的根本实在, c、由此导致了理性的唯我独真的独断态度。 两种独断论: 莱布尼兹-沃尔夫体系(唯心主义独断论) 法国18世纪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独断论) B、对休谟怀疑论的批判: a、在知觉之外存在着作为经验来源的“自在之物”,在知觉背后存在着作为知识前提的“先验自我” b、数学和自然科学原理具有普遍必然性 关键问题: 数学和自然科学原理的普遍必然性从何而来? 哥白尼式的革命: 这种普遍必然性来自于主观的先天知识形式和原理,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 从“观念符合对象”到“对象符合观念”的转变——“人给自然立法”。 C、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 a、批判哲学的出发点: 在认识之前批判地考察人类理性或认识能力的形式和原理、范围和限度——“批判哲学”和“先验哲学” b、批判哲学的关键: 先天的知识形式与经验的知识质料相结合,才能形成既有普遍必然性、又有新内容的科学知识。 c、批判哲学的重要前提: 由于认识的过程是一面形成知识的对象,一面形成关于对象的知识,因此认识的范围仅限于打上主观烙印的“现象”,而纯粹客观的“自在之物”不可知。 三、康德的认识论 康德认识论的中心问题: ——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康德认识论的中心问题 ――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1、什么是知识? 经验论认为: 知识的最基本单位是单个的感觉印象 唯理论认为: 知识的最简单形式是清楚明白的概念 康德认为: 单个的感觉表象和单个的概念都不是知识,真正的知识是判断,比如: “玫瑰花是红色的。” 虽然一切知识都是判断,但是并非一切判断都是知识。构成知识的判断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具有普遍必然性 能够提供新内容 2、判断的分类 根据主项与谓项的关系,可以将判断分为“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 分析判断―谓项被包含在主项中的判断 “物体是有广延的。” “三角形有三个角。” 综合判断―谓项不包含在主项中的判断 “有些物体是有重量的” “这件衣服是蓝色的” 根据知识的来源,可以将判断分为“先天判断”和“经验(后天)判断” 先天判断―“独立于经验”的判断 一切分析判断都属于先天判断―先天分析判断,比如: “三角形有三个角” “黄金是黄色的” 先天判断具有普遍必然性 经验(后天)判断―“来源于经验”的判断 一切经验判断同时也是综合判断―后天综合判断,比如: “这件衣服是蓝色的” “今天热” 经验判断不具有普遍必然性 3、先天综合判断是否可能? 经验论片面地强调后天综合判断,从而否认科学知识具有普遍必然性。 唯理论片面地强调先天分析判断,从而轻视科学知识的经验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