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布朗族风俗歌[索]的变异过程及其异文化解读.pdfVIP

云南布朗族风俗歌[索]的变异过程及其异文化解读.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布朗族风俗歌[索]的变异过程及其异文化解读.pdf

中国音乐学(季刊)2011年第1期 MUSICOLOGYlNCHINA 口杨民康 YANG Min—kang 云南布朗族风俗歌[索]的变异过程 及其异文化解读 VariationsndCultrre ofsuoWllichisa in process AI脚ysis BlangFollHongYl砌锄province 摘要:布朗族[索]原是用于佛教节庆期间贺年及祭祀仪式活动中的一个风俗歌歌种。乃作为该类传统 族群文化中的“超稳定结构”及模式性因素存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布朗族传统社会及族群内外(本 文以“域内一域外”称之)发生了较频繁的政治、社会及文化互动交流,原为“徒歌”的传统[索]被配上玎琴伴 奏,逐渐发展演变出一个另立于“老[索]”之外、采用弹唱形式的“新[索]”歌群。此后,“新[索]”不仅成为布朗 族乃至当地民族存身域外的一块闪亮的“文化招牌”,并且通过域外文化的“他者化”回馈和影响,而导致了布 朗族传统社会音乐文化的“内部重组”(乃至“洗牌”),最终作为非模式性、变异性的舞台化产品回归传统节庆 及仪式的语境当中。对此,政府、学界应该给予必要的批判性反思。 关键词:布朗族;[索];佛教节庆;风俗歌;祭祀仪式;我者—他者;内部东方主义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42(2011)01—0067—09 布朗族¨‘索”(so?:)原是用于佛教节庆期间种音乐文化变异和“内部重组”(乃至“洗牌”)现象 贺年及祭祀仪式活动中的一个风俗歌歌种,自20进行讨论分析,以期政府、学界对此给予必要的批 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布朗族传统社会及族群判性反思。 内外(本文以“域内一域外”称之)发生了较频繁 的政治、社会及文化互动交流,原为“徒歌”的传 收稿日期:2010—09—03 作者简介:杨民康(1955一),男,中央音乐学院 统[索](本文称“老[索]”)被配上玎琴伴奏,逐渐 发展演变出一个另立于“老[索]”之外、采用弹唱研究员(北京100031)。 l中缅跨境少数民族之一。中国境内的布朗族现分布 形式的“新[索]”歌群。自此,“新[索]”不仅以布 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沿澜沧江中下游地区.人口9万余 朗族音乐的文化身份进入了“域外人”的视野,并 人(2000年统计)。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 且作为云南少数民族的代表作进人了域外的不 的布朗山、巴达、西定、打洛、关双与澜沧县的曼景等山区。 同文化场合,成为布朗族乃至当地民族存身域外 其余散居在临沧专区双江、永德、镇康、云县和耿马等县,思 的一块闪亮的“文化招牌”。本文拟对“新[索]”在茅专区的墨江县及保山专区的施甸县等地。在缅甸南掸邦 域外文化环境中遭致的“他者化”境遇及其对布 紧靠我国西双版纳与澜沧县边境一带,尚有数万濮曼人(布 朗族传统社会的回馈和影响过程中所造成的种 朗族)居住。 万方数据 .68.中国音乐学(季刊)2011年第1期 一、[索】的原生状态及传统应用场合 里赕佛的主人就送茶叶和蜡条,请有经验的歌舞能 为了较好地了解“新[索]”的发展变异过手前来歌舞助兴,同时也为了渲染赕佛仪式所必须 程,有必要先对长期传承、延续至今的传统民歌 的宗教色彩和气氛。1986笔者曾在勐海县西定乡 曼玛寨看过一场表演,由两个中年男子,各持两根 “老[索]”略做介绍。“老[索]”主要的传统应用 场合,是布朗族的泼水节(即公历4月与傣族的有手臂长、两头点燃的长蜡条,呈半蹲姿势,相对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