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ynaptic transmission08-08-08
突触传递生理学Physiology on Synaptic Transmission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3、突触定位和功能活动 (一)突触前终末去极化 调节神经递质释放 (二)钙内流介导神经递质的释放 Katz和Miledi提出了递质释放的“钙假说”(calcium hypothesis) 突触前终末存在有大量的钙通道,Ca2+内流具有增强突触前膜去极化和触发递质释放的双重作用。 电压门控Ca2+通道分布最密集的部位正是突触前膜囊泡搭靠和神经递质释放的部位,即活性带(active zone) 活性带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超过1000倍 (from 100nM to 100 mM) 改变细胞外钙离子浓度可以增强或减少神经递质的释放 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幅度和钙电流的增加以及突触后电位幅度成正比关系 神经递质释放强烈依赖钙内流(钙内流增加2倍,递质释放增加16倍!) Ca2+电流出现在动作电位发生之后、突触后电位产生之前 突触前神经元内Ca2+的清除: The end-plate potential (EPP)of the NMJ 自发性的MEPP是一个量子的神经递质释放产生的反应,诱发性的EPP则是由众多MEPP总和所致; EPP幅度=MEPP幅度×释放的量子数 生理条件下EPP有多少个量子释放? 中枢递质释放: 量子式释放; 一次传入冲动引起释放的量子数目仅有1-10个; 不具有1:1传递特征 电子显微镜观察揭示,突触前终末存在有突触囊泡。 搭靠(targeting) 搭靠(targeting) GTP结合形式的Rab和靶膜上活性带处的Rim蛋白形成复合物。 膜融合 (membrane fusion)- SNAREs Hypothesis 突触前膜 t-SNAREs SNAREs复合物的装配类似合上“拉链” SNAREs复合物的解聚 SNAP(soluble NSF-attachment protein) 胞吐 (exocytosis): Ca2+内流达到一定程度→ Synaptotagmin和Ca2+结合→与突触前膜上脂质以及Syntaxin结合→融合孔开放→胞吐 (五)囊泡循环 The life cycle of ACh Produced by 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 Action terminated by ACh esterase Specific reuptacke of choline (but not ACh) (一)突触前调节 1、去极化幅度和持续时间 突触前抑制 突触前易化 刺激A,可在神经元C上记录到一个EPSP; 刺激B后紧接着刺激A,在C上记录的EPSP较单独刺激A时增大。 Ca2+ 通道的类型和阻断剂 (二)突触间隙调节 酶抑制剂 胆碱酯酶抑制剂:donepezil(多那喜) 酶复活剂 胆碱酯酶复活剂: 解磷定 (三)突触后调节 受体数量和亲和力调节 受体功能调节 激动剂(agonist)和阻断剂(antagonist) M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 a受体激动剂--?去甲肾上腺素 M受体拮抗剂-- 阿托品 b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 LTP的两个时相: (1)诱导(induction) 较短,给予强直刺激期间和强直刺激结束后的一段时间 (2)维持(maintenance) 较长,诱导以后的时相 NMDA Receptors Activation Requires: glutamate (agonist) the presence of glycine (co-agonist) Membrane depolarization to release Mg2+ block receptor is modulated by Zn2+ AMPAR功能调节 1. 神经末稍去极化、钙内流和神经递质的释放有何关系?如何证实? 2. 支持神经递质量子释放理论的根据有哪些? 3. 简述神经递质释放的SNARs理论。 4. 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前兴奋的发生机制有何不同? (2)维持:细胞内Ca2+浓度的增加引起AMPA受体的上调(甚至有新的蛋白质合成和新的突触形成!) (5)长时程压抑(long-term depression,LTD) 低频刺激诱发的突触传递效应持续性下降的一种现像。 机制:低频刺激→经突触后NMDA受体少量Ca2+内流→磷蛋白磷酸酶(phosphoprotein phosphatase)活性增高,CaMPKⅡ脱磷酸而活性下降→AMPA受体磷酸化程度减小、功能及数量下调→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Exchange未送达报告.pdf
- Flexi福莱希宠物伸缩牵引带.pdf
- GE重组标签蛋白的亲和和纯化.pdf.pdf
- GlobalLotte韩国直邮无税购入MCM朴海镇同款公文包.pdf
- GT-I8262D快速入门指南.pdf
- Hsp16.3蛋白纯化分析(中文).doc
- iLuvMobiCup便携蓝牙音箱.pdf
- J_FishGala_文字资料_V104.xls
- LED便携照明市场分析.ppt
- Logitech罗技UEMiniBoombox便携无线音箱JBLPEBBLES音乐蜗牛立体声音箱.pdf
- 2025年网络文学平台版权运营模式创新与版权保护体系构建.docx
- 数字藏品市场运营策略洞察:2025年市场风险与应对策略分析.docx
-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法规与市场前景白皮书.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标准制定:安全防护与合规性监管策略.docx
- 剧本杀剧本创作审核标准2025年优化与行业自律.docx
- 2025年新能源电动巡逻车在城市安防中的应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docx
- 全渠道零售案例精选:2025年行业创新实践报告.docx
- 2025年网约车司乘纠纷处理机制优化与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docx
- 2025年宠物烘焙食品市场法规政策解读:合规经营与风险规避.docx
- 2025年宠物行业数据安全监管政策影响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