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说文解字》“豩”和从其得声之字的音义及相关问题研究
史杰鹏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
内容提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次讨论了《说文解字》中从“豩”得声的字和古文字中“”的关系,从古音方面详细证明了传统韵书中“豩”的两个反切“伯贫切”和“呼关切”,其实是从一个读音分化出来的。又从字形方面详细论证了秦汉文字中“豕”常和“彖”相混,而早期文字中和“彖”并不同形的“”,也常常和“彖”相混,这导致许慎将从“?”讹变的“豩”放在了他的《说文解字》一书中,其实“豩”字有可能在历史上并不存在,文章还顺便讨论了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五行》篇和郭店简中的两段文字,解释了其中的某种语音现象。
关键词:说文解字 许慎 反切
《说文·豕部》有个“豩”字,许慎的解释是:“二豕也。豳从此,阙。”其音阙失不闻,段玉裁注云:“许书豳、燹皆用豩为声也,然则其读尚约略可识矣。古音当在十三部。”段玉裁的十三部,相当于王力古音系统的真文部。段玉裁又说:“二豕乃兼顽钝之物,故古有读若顽者。大徐伯贫切,又呼关切。”按段玉裁所说“二豕乃兼顽钝之物,故古有读若顽者”一句,显然是没有根据的猜想,不足为信。不过前面他却说得很对,既然“豩”可以做“豳”和“燹”的声符,则的确可以推断它的读音。“豳”是《说文》中“邠”字的或体,训释为:“美阳亭,即豳也。民俗以夜市有豳山,从山,从豩,阙。”“邠”的的上古音在帮母文部,作为它或体的“豳”自然也在帮母文部。“燹”字在《说文·火部》,训释为:“火也,从火豩声。”反切为“稣典”切,这说明“燹”上古音在心母文部。“豳”和“燹”都是文部字,但声母却有唇齿之别,相差很远。大徐本“豩”的“伯贫”“呼关”二切大概就是因此而来的,“伯贫切”和“豳”音对应,“呼关切”上古音应当在晓母元部,虽然不能和“稣典切”严密对应,但读音也并不远。心母字和晓母字再古书中有相谐现象,比如“宣”、“瑄”为心母字,而同从“亘”得声的“暄”、“萱”、“暄”却为晓母字;又比如《尚书·舜典》:“五品不逊。”《史记·殷本纪》作“五品不训。”“训”为晓母字,而“逊”为心母字。至于韵部方面,文、元两部则一向被古音学家认为相当接近,比如“俊骏浚”为文部字,而同从“夋”得声的“酸”却是元部字。这様看来,“豩”的两个反切,韵部是相近的,这点段玉裁已经指出。但声母方面还有麻烦,“伯贫切”的声母是唇音,“呼关切”的声母是喉音(可以和齿音心母相通),相差很远,也许以它为声符的“豳”“燹”两个形声字是分别借用了它的唇、齿读音,形成了自己的读音。这似乎可以得出结论,“豩”是一个有着两种不相关读音的字。在古代这种情况貌似也很常见,比如甲骨文“月”和“夕”有时同形,读音却没有关系;“士”和“王”皆为斧头的形状,但却是两个字;“”既可以表示“范”,又可以表示“围” ,所以,“豩”似乎也是这种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古文字中从来没有发现过“豩”和从它得声的“豳”“燹”等字,倒是有一个“”字,在金文中多次出现,很多学者早已指出,“豳”和“燹”其实是一字的分化,而“”就是“燹”字。但因为在字形和读音两方面都没有充分的证据,所以这个观点一直没有得到学术界公认。比如在2002年,保利博物馆购进一件公盨(字的原文作“”),李学勤先生就曾经撰文,认为“公”之“”并非“豳”字,而是“肆”字,应当读为“遂国”之“遂”,这一说法得到了不少学者的赞同。裘锡圭先生则抱着审慎的态度,认为把“”释为“豳”,“可能是对的”。由于当时论战双方都无法拿出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所以有关“”字的确切释读,秉持不同结论的双方暂时不能决出胜负。直到2005年9月,上海的两家拍卖行在举办“海外回流青铜器观摩研讨会”的时候,展出了一件西周中期青铜器伯簋,才可以说是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簋中,有“(芬)夆(芳)(馨)香,则登于上下”一句铭文,吴镇烽先生将“”释为“豳”,将“豳夆”读为“芬芳”,使上下文意贯通无碍。裘锡圭先生表示肯定,并对这一读法进行了详细论证。不过还得承认,将“豳夆”读为“芬芳”,与其说是从字形和读音两方面彻底论证了“”字的问题,毋宁说这是因为“”字出现在有上下文的句子中,可以从词义上将它卡死,而在它本身的形音论证方面,其实并没有推进。所以面对簋铭文,李学勤先生依旧坚持了自己早先读为“遂”的观点,他在分析了郭忠恕、杨树达等前人的说法之后说:
由《说文》“燹”从“豩”声,推断“豩”属心母文部(即稣典切),是有道理的,但这和帮母文部的“豳”声纽相远,所以郭忠恕没有将之合而为一。至于《集韵》把“豩”字同“豳”并列,《说文通训定声》讲“豳”从“豩”声,都没有充分根据。无论如何,他们没有像郭忠恕那样,把“豩”、“?”两字等同起来。
“?”通“肆”,是心母物部字,通“遂”,是邪母物部字,所以杨树达先生说与“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ppt
- 中学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ppt
-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学困分析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
- 中学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冯永熙.ppt
- 中学生与研究课题:中国传统文化.ppt
-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的源及流.ppt
-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及评价与研究.ppt
- 中央党校在职与研究生远程教学《宪法学》.ppt
- 中药指纹图谱与研究技术(中华中医药学会).ppt
- 肿瘤综合治疗与放射治疗的进展-殷蔚伯.ppt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最近下载
- VAV-空调系统运行中的问题分析和改造的研究.pdf VIP
- 液冷盲插快接头发展研究报告 2025.pdf
- 《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数据标准》.pdf VIP
- DB21T 1388-2005 风沙半干旱地区花生节水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pdf VIP
- 九江卫生系统招聘2022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六1.docx VIP
- 九江2022年卫生系统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一_1.docx VIP
- 2025年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笔试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GB_T 18879-2020 滑道通用技术条件.docx VIP
- 鼻出血急救与护理.pptx
- 《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考核试题.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