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轼黄庭坚书法艺术观的比较研究.pdfVIP

对苏轼黄庭坚书法艺术观的比较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苏轼黄庭坚书法艺术观的比较研究.pdf

维普资讯 2005年 1月 社会科学家 Jan.,2005 (第 1期,总第 111期) SoCIAL SCIENTIST (No.1,GeneralNo.1l1) 【文艺论丛】 对苏轼黄庭坚书法艺术观的比较研究 由兴波 (复旦大学 中文系,上海200433;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关键词:苏轼 ;黄庭坚;书法;艺术观 摘 要:苏轼与黄庭坚在书法艺术观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二人在倡导书家主体精神、对前人的继承、 对书写技巧以及文学同艺术的关系问题上,都表现出了自己的个性,展现出不同的主体精神。 中图分类号:j29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05)01-0199—03 苏轼、黄庭坚为北宋著名文学家,并称 “苏黄”,二 家要 “通”,真正把它融化到血液中,再从字中展现出 人又同为北宋著名书法家,同米芾、蔡襄并称 “北宋书 来。苏轼认为,达到了将这种主体精神与人、书的密切 法四大家”。苏、黄的书法艺术观既有相同之处,也有 融合与统一,也就领略到了书法的真谛。苏轼对细究 不同之处,显示出二人对艺术审美的各 自特点,以及 点画细节是很反感的,“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 不同的主体精神。 推求(《石苍舒醉墨堂》)”,就明确表明了以“意”为主 的态度。 一 2、山谷重 “韵” 黄庭坚品评书法,常常提及 “韵” 、 对书法内在精神的倡导 字 ,将字是否有 “韵”作为品评的一个重要条件。如他 苏轼、黄庭坚都把书法展现主体精神放在首位,评价苏轼的字:“此一卷多东坡平时得意语,又是醉困 二人在这一点上有着惊人的相似。 已过后书,用李北海、徐季海法,虽有笔不到处,亦韵 1、东坡尚 “意” 苏轼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并不在 胜也。(题《东坡小字两轴卷尾》)”I21山谷认为东坡的 于将书法技巧提高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而是在晋、 字,在点画方面纵有缺憾,“有笔不到处”,但只要有 唐之后,找到了另一条书法审美的道路——尚 “意”。 “韵”,能够将书家的主体精神充分表达出来,就是优 其 “意”就是作者的与众不同的主体精神,“尚意”就是 秀的书法作品。 指这种主体精神在书法作品中的体现。苏轼尚 “意”的 黄庭坚又在 跋《常山公书》、《跋崔公巽所藏石刻》 观点,可以使人们重新审视书法,去领略书法技巧之 等中批评王著、周越二人书 “无韵”,认为原因是二人 外的意蕴。他不拘泥于形,不囿于成法 ,对书法的评 胸次不够宽广 ,并不是工夫不到,笔法不好。那么怎么 价,注重其中蕴含的精神面貌 ,对书法的审美超出了 能做到 “书不病韵”呢?山谷认为应 “胸中有书数千卷, 形体之外,上升到精神层面上。 不随世碌碌(跋《周子发帖》)”,从中可以看出这里所 苏轼 曾说 :“书必有神、气、骨、肉、血 ,五者阙一,说的 “韵”是指书家内在的学识、修养等,而非点画等 不为成书也。(论《书》)”Ill明确表达了对书法欣赏要重 外在的介质。他在 《论书》中又进一步指出:“虽然笔墨 精神、重气质的思想。虽然是五者不可缺一,但更主要 各系其人工拙,要须其韵胜耳。病在此处,笔墨虽工, 的是神和气 !他在 《次韵子由论书》诗中,把 自己对书 终不近也。”他所追求的 “韵”,是指通过点画等外在媒 法的看法完整地表达出来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 介传达出来的书家内在的修养、精神。“韵”是含蓄的, 我。苟能通其意 ,常谓不学可。”这里的 “意”即指书法 是看不到但能感受到的,同苏轼所倡导的 “意”是基本 中所蕴含的主体精神,也就是前所说的 “神”、“气”。书 相同的。 收稿 日期:2004—12—05;修订 日

文档评论(0)

docinpp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