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慧能对玄奘中国本位思想的继承与发展.pdf

略论慧能对玄奘中国本位思想的继承与发展.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慧能对玄奘中国本位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慧能和玄奘,玄奘与慧能,本位继承,玄奘大学,玄奘之路,大唐玄奘,唐玄奘,黄晓明扮玄奘,玄奘的身世剧情攻略

莩隶’拜亩2006年第11期 ·历史学· 略论慧能对玄奘中国本位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谭世宝 [摘要】对于法相唯识宗的名誉祖师玄奘与南禅宗的实际佛祖慧能,以往的研究者大多只看到并论 及他们是出身经历、学风取向、门徒众寡以及影响大小皆迥然不同的佛教两大宗派的开山祖师。故两者之 间,似乎不可能存在任何前开后继的关系,因而前人从来没有论及相关的问题。本论文的提出,实为笔者 最近全面研究两者关系的一点发现。 [关键词]《大唐西域记》 释迦方志玄奘慧能 中国本位 [中图分类号]B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06)11—0085—05 的研究者大多只看到并论及他们是出身经历、学风取向、门徒众寡以及影响大小皆迥然不同的佛教两大宗 派的开山祖师。故两者之间,似乎不可能存在任何前开后继的关系,因而前人从来没有论及相关的问题。 本论文是笔者最近全面研究两者关系的一点发现。不揣浅陋,敬请方家赐正。 一、玄奘与慧能是殊途而同归于以中国为本位的佛学家 玄奘是精通梵汉语文的著名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出身于隋末中原没落官僚之家庭。出家为僧 后,不畏艰难险阻,远赴印度取经。回国后,便一直受到唐太宗的重用,从事有关佛教经史的译述撰作。 认为是玄奘所创立,因此,不少研究者尤其是重点研究法相唯识宗的学者,往往误以为玄奘的学识及其对 中国佛教的贡献,就在于或主要在于法相唯识学论著的译述,并由此而导致不少人片面地引用陈寅恪对玄 奘所译传的“唯识之学”具有纯印度佛学的性质和命运的评论,而完全忽略了《大唐西域记》对后人创 立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国佛教的巨大影响。陈寅恪对玄奘所译述的法相唯识学在中国之命运有如下评论: 释迦之教义……与吾国传统之学说,存在之制度,无一不相冲突。输入之后,若久不变易,则决 难保持。是以佛教学说,能于吾国思想史上,发生重大久远之影响者,皆经国人吸收改造之过程。其忠 实输入而不改本来面目者,若玄奘唯识之学,虽震动一时之人心,而卒归于消沉歇绝。¨1 作为伟大的翻译家,玄奘把印度的唯识之学的论著忠实不变地译述为汉文,这是无可非议的。问题出在其 弟子窥基用忠实不变的印度的唯识之学教条来开宗立派,在中国创立法相唯识宗,是中国佛教诸宗派中最 能保持印度原样者,因而其门徒最少而影响范围最小而生命最弱。结果就成了陈寅恪批评的“虽震动一 时之人心,而卒归于消沉歇绝”。可见,对陈说需要厘清,以明其真正所指向的批评对象。但后人包括笔 者过去多惯于直接引陈说以偏概全地评论玄奘之学,只论及“玄奘唯识之学”而不及其在唯识学之外还 有《大般若经》等的译述,以及把汉文的老子《道德经》、马鸣《起信论》译为梵文,在此之上还有全 面反映其佛教世界的历史与现实观的《大唐西域记》的“译述”。更无人看出《大唐西域记》已显示了 玄奘由向印度取经求法者转变为代表中国向印度宣扬国威的宗教文化使者之事实,是由其独特的学佛求法 的人生经历之主客观原因形成的独特结果,最终使其成为自大唐开始的中国佛教界必然要产生的佛教中国 化的新趋向的思想先驱,是十分难能可贵而意义重大的。例如,该书的《序论》说: 我大唐御极则天,乘时握纪。一六合而光宅,四三皇而照l临。玄化滂流,祥风遐扇。同乾坤之覆 载,齐风雨之鼓润。与夫东夷入贡,西戎即叙。创业垂统,拨乱反正。固以跨越前王,囊括先代。同 作者简介谭世宝,山东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济南,250100)。 万方数据 文共轨,至治神功,非载记无以赞大猷,非昭宣何以光盛业?玄奘辄随游至,举其风土。虽未考方辩 俗,信已越五逾三。含生之畴,成被凯泽;能言之类,莫不称功。越自天府,暨诸天竺,幽荒异俗, 绝域殊邦,成承正朔,俱沾声教。赞武功之绩,讽成口实;美文德之盛,郁为称首。详观载籍,所未 尝闻;缅惟图谍,诚无与二。不有所叙,何记化洽?¨儿”纠 此说既把大唐天下说成是“越白天府,暨诸天竺,幽荒异俗,绝域殊邦,咸承正朔,俱沾声教。”其后文 又对中国与印度西域诸国的历史与现实的土风习俗作比较研究分析说: 时无轮王应运,赡部洲地有四主焉。南象主,则暑湿宜象;西宝主,乃临海盈宝;北马主,寒劲 宜马;东人主,和畅多人。故象主之国,躁烈笃学,特闲异术。服则横巾右袒,首则中髻四垂,族类 邑居,室宇重阁。宝主之乡,无礼义,重财贿。短制左衽,断发长髭。有城郭之居,务殖货之利。马 主之俗,天资犷暴,情忍杀戮。毳帐穹庐,鸟居逐牧。人主之地,风俗机慧,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