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三讲:20世纪数学概观 III 1、牛顿以来250年间的英德法数学家 1642-1891年间出生于英德法的主要数学家。 2、世界数学中心的转移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曾相继停留在几个不同的国家,转移的格局大体是: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从中心区停留的时间跨度看:意大利1540-1610年,英国1660-1730年,法国1770-1830年,德国1830-1930年,美国1920年起。 科学活动中心的转移,实际上就是科学人才中心的转移。 3、20世纪的一些数学团体 3.1 哥廷根学派 高斯(1777-1855年)1807-1855年任哥廷根大学数学教授,后狄里克雷(1805-1859年)1855-1859年、黎曼(1826-1866年)1846-1866年在哥廷根工作,1886年克莱因(1849-1925年)到哥廷根,开创了40年哥廷根学派的伟大基业。 20世纪初世界数学中心:哥廷根数学研究所。 在哥廷根工作的一些数学家、在哥廷根学习或访问过的数学家。 3.2 波兰数学学派 1917年波兰数学会在克拉科夫成立,1918年亚尼谢夫斯基(1888-1920年)发表《波兰数学的需求》,形成了华沙学派、利沃夫学派。 华沙学派:研究点集拓扑、集论、数学基础和数理逻辑。1920年《数学基础》创刊标志华沙学派的形成。带头人:谢尔宾斯基(1882-1969年),马祖凯维奇(1888-1945年)。 利沃夫学派:研究泛函分析。1929年创刊《数学研究》。带头人:巴拿赫(1892-1945年),施坦豪斯(1887-1972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波兰失去了一代人。 3.3 苏联数学学派 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切比雪夫(1821-1894年)为首的彼比堡学派。叶戈罗夫(1868-1931年)造就了20世纪繁荣的莫斯科数学学派。 优势学科:函数论、拓扑学、解析数论、概率与随机过程、泛函分析、微分方程、线性规划。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柯尔莫哥洛夫(1903-1987年),盖尔范德(1913- )。 1966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莫斯科召开。20世纪世界数学中心:莫斯科大学。事业后继有人。 3.4 布尔巴基学派 1939年法国出版《数学原理》,作者是尼古拉·布尔巴基。 布尔巴基学派是一个对现代数学有着极大影响的数学家的集体,主要的代表人物是韦伊(法,1906-1998年)、狄多涅(法,1906-1992年)、H.嘉当(法,1904-)、谢瓦莱(法,1909-1984年)、德尔萨特(法,1903-1968年),主要致力于编写多卷集的《数学原理》。 全部数学基于三种母结构:代数结构、序结构、拓扑结构。数学就表现为数学结构的仓库。布尔巴基的结构主义观点,在20世纪50-60年代盛极一时,20世纪70年代以来,结构主义观点开始走下坡路了。 法国数学家获奖情况。 3.5 美国数学 1878年创办《美国数学杂志》,1888年美国数学会成立。范因(美,1858-1928年)立志将普林斯顿大学建成世界数学中心。 20世纪世界数学中心: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最早6位教授:1930年维布伦(美,1880-1960年),1933年爱因斯坦(德-美,1879-1955年),1934年外尔(1885-1955),1934(1888-1971),1934?诺伊曼(1903-1957),1935 美国数学家获菲尔茲奖简况。 3.6 中国数学 1912年北京大学创办了国内第一个大学数学系1935年 中科院数理学部中的数学家。1955-2007年,数理学部中的数学家有48位。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典型域上的多复变函数论(华罗庚,1956),示性类与示嵌类的研究(吴文俊,1956),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陈景润、王元和潘承洞,1982),微分动力系统稳定性研究(廖山涛,1987),关于不相交Steiner三元系大集的研究 (陆家羲,1987),哈密顿系统的辛几何算法(冯康等,1997)。 陆家羲(1935-1983年)简介。陈景润简介。 中国数学的复兴,2002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