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360》齐家治国的宝典(第四集) .docVIP

《群书治要360》齐家治国的宝典(第四集) .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群书治要360》齐家治国的宝典(第四集) .doc

  PAGE \* MERGEFORMAT 2    《群書治要360》齊家治國的寶典(第四集)   蔡禮旭老師 2011/11/12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05-013-004       尊敬的法師、胡總經理、吳董、各位長輩、各位同道,大家上午好。  我們剛剛講到第二句,感受到古人善於觀察事物的發展,來啟發自己的人生。貞觀之冶是唐朝的盛世,最大的功臣,唐太宗覺得是魏徵丞相,他給太宗上了非常多重要的治國方略,太宗都有採取。而魏丞相寫給唐太宗有一篇非常精闢的文章,大家可以回去學習這篇文章,叫「諫太宗十思疏」,他在這個奏摺裡面,提醒太宗皇帝要從十個方向去時時反省自己。這篇文章一開始也是做比喻,「求木之長者」,你希望這一棵大樹長得成參天大樹,「必固其根本」,它根一定要紮得很牢,它才有可能長得這麼茂盛。那我們冷靜想一想:我們的事業要源遠流長,根本是什麼?德。德者事業之基礎也,沒有這個基礎,不可能房子可以蓋成高樓大廈。  我們冷靜看看現在很多人,比方說到大陸去發展,一下子賺了很多錢,最後家庭都破碎掉,血本無歸一大堆。為什麼?他沒有德的本。所以一個人沒有德本,他有福氣、他有福報,反而是他人生的災禍。他沒有這些錢,他還不會去揮霍、不會染上這麼多惡習。他一有錢了,沒有德,一下就陷到這些欲望的深淵,所以老子說:「禍福相依。」    諸位長輩朋友們,你們有沒有把握,你的孩子在現在的社會可以出淤泥而不染?可以忍受世間的誘惑?有把握的舉手。你們都這麼客氣。大家了解,這個問題很重要。假如我們的孩子沒有培育到一定的德行,而有定力可以面對這些誘惑,那我們的下一代人生要幸福美滿也是不可能。所以紮他德行的根,比學習分數不知道重要多少。    我講到這裡可能有家長要看我,「可是分數還是很重要。」一個孩子一有德行、一有孝心,他的成績一定好。我們為什麼不抓根本,然後綱舉目張,德行也好,學業也好。就是從他的孝,整個根本就拉起來。我們幹嘛從枝末呢?他學習成績好了,又能好多久?大家都不想。「反正他這次給我考好就好了」,他的努力動力是欲望,他這次考好了,請問他下一次願不願意認真讀?「好,沒關係,我給他的錢再多一點。」請問大家,有沒有哪一個誘惑比錢更吸引他?那我們的孩子這一關就過不了。什麼東西比錢更吸引他?女色、電動玩具、賭博。有沒有?現在多少大學生都在幹這些事情,不讀書。那就是他從根本的努力就是欲望,不是責任,不是孝心,他從根本就生病了,所以出現那些症狀叫正常。   可是現在很多當父母成天在那說,他突然變壞了。我覺得現在人太厲害了,一句話把自己的責任全部推光。還有一句話叫「英雄難過美人關」,明明自己就不是英雄,還要臉上貼金,是不是?然後把所有真正的英雄統統拉下水,這是錯誤的。上一次我到新加坡去,有位女士她來接我們,她在車上就說,她的鄰居有一個小孩,後來長大了,好像十八九歲,突然自殺了。大家聽清楚沒有?「突然」自殺了。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哪有人突然就……,突然我好快樂,然後就我想自殺,有沒有這樣的?這叫突然嗎?所以現在太多說法都不從根本談,人都沒有辦法看到問題,就在那裡哀嘆,然後問題更嚴重。誰不知道家庭有問題,誰不知道社會有問題,誰在解決?因為他不清楚根本出在哪,出在教育,出在人心沒有德,其實也不複雜。他是慢慢的,才變成自殺的嚴重,他一定是心理稍微有障礙,最後變這麼嚴重。  大家再把時光倒流,拉回來,有沒有看到這個自殺的人,天真無邪的笑臉?他一歲的時候無憂無慮,有沒有?他怎麼變成自殺的?這才是根本問題。一個人他看到父母就這麼高興了,為什麼最後會走上絕路?他跟父母的天性扭曲掉了,扭曲到最後,他覺得沒有人愛他。  更讓人詫異的是這個說法是誰說的?是從他父母的嘴巴講出來的,「我的孩子突然自殺了」。那告訴我們什麼?父母跟孩子是至親,母子連心是天性,現在變成什麼?對方已經痛苦到自殺了,父母一點感覺都沒有。這個社會我們被什麼障礙住了?欲望,物欲。我們很在乎分數的時候,你就不會在乎孩子的感受了,你就慢慢失去了感受身邊最親人的能力。所以老祖宗告訴我們,「欲令智迷,利令智昏」。  我們多久沒有跟孩子推心置腹談過話?還是每次看到他,火就快上來了?裡面藏著一大堆孩子的不是。還是自始至終相信孩子本善、相信孩子一定會愈來愈好?所以我們其實都要回到最單純的那個開始,孩子來到我們生命當中,當父親的人,第一次當父親高不高興?諸位男士高不高興?(回答:高興。)高興啊?那現在再看到這個女兒,跟當初她從產房推出來的心情一不一樣?一不一樣?哪裡不一樣了?我們本來她出來的時候一心一意只為她想,對她沒有絲毫要求。現在要求很多,要求不到了就生氣、就不高興了。所以我們剛剛說真愛哦,開悟了沒有?真愛是什麼?自始至終不變才是真的。而且愛是什麼?愛是不講條件的。只要有要求了,就是欲,不是愛。  那我們想一想,我們

文档评论(0)

cns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