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地耕作.ppt
看天:气温、降水、风;因地、因时制宜; 看地:土壤特性、水分状况、地形; 看庄稼:对土壤松紧度、耕层厚度的不同要求; 看效益:与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 选用耕作措施的依据 第三节 土壤耕作类型 1、涵义 即土壤耕作法(tillage methods)。是由一组土壤耕作措施组成,其所建立的耕层结构具有明显特点。 2、主要类型 平翻耕法 垄作耕法 深松耕法 少耕法 免耕法 沙田耕法 是目前北方普遍采用的土壤耕作制度,一般由三个环节构成: 基本耕作:耕翻 表土耕作:耙、耱、镇压 中耕 :(针对中耕作物) 传统的基本耕作作业入土过浅,形成波浪形的犁底层。 平翻耕法 以起垄为主要耕作措施的土壤耕作制度。 基本耕作:耕翻/起垄 表土耕作:起垄 中耕 :(针对中耕作物) 传统的方法是先耕翻,再用手工工具起垄;较先进、效率较高的半机械化做法是耕翻时两次相邻的耕作行方向相对并举例较近,使得翻上来的土层相重叠,再用手工工具修整 ;先进的做法是用起垄机械一次完成作业。因此,起垄也可以视为一种基本耕作措施。 垄作耕作法 垄作栽培技术 该技术是山东农科院作物所和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合作研究成功的小麦生产新技术。适宜在不同地区、不同土质类型的水浇地小麦推广应用;如在高产地块推广应用,更容易发挥其优势。 技术的先进性 1.改传统平作为垄作,改大水漫灌为沟内渗灌,不仅节约灌溉水30%以上,而且消除了因大水漫灌而造成的土壤板结现象,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小麦的健壮生长; 2.改传统平作的化肥撒施为沟内集中条施,相对增加施肥深度,提高肥料利用率10%以上; 3.种植方式的改变大大改善了小麦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了田间湿度,抑制了小麦常见病害(纹枯病、白粉病、根腐病等)的发生;小麦株高降低5~7厘米,提高了小麦的抗倒伏能力; 4.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小麦的边行优势,穗粒数增加2~3粒,千粒重提高3克左右,增产10%以上;而且为套种玉米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玉米一般增产15%左右;有利于全年双增产; 5.该项技术已经实现了农机与农艺的配套,为大面积推广创造了条件。 2004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小麦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行动主推技术”,并在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安徽等小麦主产区进行示范推广。 以深松作为基本耕作措施的土壤耕作制度。 表土耕作:耙 中耕 :(针对中耕作物) 应用灵活。 深松耕作法 是减少不必要的耕作次数,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土壤结构破坏的耕作方法 。 1.保留翻地环节的少耕 2.免去翻地环节的少耕 少耕法 No-till is one of the centurys biggest breakthroughs i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t gives meaning to the term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because it is practical, profitable, maintains production targets, and protects soil and water quality on and off the farm. 免耕法 沙田耕法是以砂石作为覆盖的一种耕法。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半干旱向干旱过度地区,这些地区年平均降雨量少,而且多暴雨,一般农田来不及渗透,农田实际接纳雨水远少于降雨。因此,土壤水分成为这一地区农业生产的绝对限制因素。运用砂石覆盖,砂石间隙大,有很好的渗水作用,且保护土壤,滞阻水分蒸发,日蒸发量比裸露减少4倍多。而且还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快,温差大,促进作物快长早发,产量大幅增加。 砂田的工程量大,素有“累了父亲、富了儿子、苦了孙子”的说法,过去在我国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等省、自治区半干旱旱作农区应用较广泛,现在有减少趋势。 沙田耕法 常规耕作的优点 可以因地制宜地创造一定深度和适宜松紧度的土壤耕作层; 当年控制田间杂草和防治病虫害的效果较好; 犁壁翻转土壤垡片,覆盖效果好,有利于耕茬、肥料的翻入,耕后地面较为清洁。 但是,常规耕作也有较多的问题,主要是: 干旱地区易蒸发失墒,多雨湿润地区易蓄水积墒,在水分上很难调节; 耕层土壤常太松,地面裸露,易遭受水蚀和风蚀, 改变了耕层原有的土壤微生物区系,促进好气性分解,土壤有机质矿化过甚; 破坏土壤耕层构造较重; 耗能增加,成本较高。 少免耕法的优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