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清改革重大失误-3.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晚清改革的重大失误(三) [ 时间: 2011-10-19 13:20:23 人气:8 发表在: 未分类 ] 四、清廷垮台的直接原因 关于这个问题,袁伟时先生已有论述,他认为大清是让三大错误打倒的:政改当断不断,无力制止贪污以及重蹈国有经济死胡同。 这三条我认为除了第一条外(即使是这一条袁先生也似乎没有说在点子上),其他两条都未必致命。例如贪污问题,要论深度与广度,有哪个朝代赶得上今日?只要贪污不至于让百姓实在活不下去,它根本就不会引起动乱。中国人早就习惯了两千年了。论国有经济,大清也岂能与今日同年而语?“保路运动”确实是铁路国有化触发的,成了武昌“起义”先声,然而那不过是个导火线而已,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改革引起的思想混乱,人心浮动。 窃以为,导致清廷垮台的第一个重大原因,是它没有实行中央集权。如上节所述,清廷的重大失误在于,某些最重大的措施要么始终没有出台,要么出台太晚,其中最重要的乃是官制改革,亦即将原始的政府机器迅速改为西式,以胜任现代国家的管理要求,统一规划实施全国性的政治经济改革,并加强中央集权,将军权、财权、人事权迅速收归中央,确保朝廷在遇到危机时刻能倾全国之力应对,并防止地方坐大而引起国家分裂。 可惜这最重大的机构改革迟到1903年才开始,直到1906年年底才基本上搭起了现代国家的框架。它虽然以“大权统一于朝廷”为目的,可在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做到这一点,尤以军权为然。 此前朝廷把军队编练推给了地方甚至某个大员(诸如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张之洞等人),使得军队从来不是国军而具有浓厚的私人武装性质。待到陆军部成立后,这状态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不仅地方督抚仍可兼任军事统帅,而且军队的效忠对象也并非国家而是私人。这国家结构上的重大弊病,不但使得政权失去了可靠支持,而且为后来的军阀混战做足了铺垫。直到1949年,中国军队都始终保持了私人武装特色,只是淡化了而已。 如果说没有及时改造国家机器,强化中央集权还只是消极的错误,那么,成立各省谘议局(即省议会)、试行地方自治则是积极的错误。当时的人不知道宪政到底是怎么回事,以为凡实行宪政就必须实行地方自治。这结果就是在各省建立了立法机构,促进了本来就已现端倪的离心倾向。后来各省独立便利用谘议局获得“合法性”,最后它更变成了军阀割据的橡皮图章,实为千古之误。 导致清廷灭亡的第二个原因,是摄政王载沣在宣统即位后采取的“强化中央集权”措施。 满清以几万少数民族(入关时八旗兵力约15万,清末23万,满人约占1/3)统治几亿汉族,人数对比如此悬殊,一直在提心吊胆。革命党的排满宣传吓得清廷深重的不安全感发作,生怕军权落入汉人之手,皇族死无葬身之地,于是不但罢黜了袁世凯,炮制了个“皇族内阁”,而且忙着“抓军权”:由摄政王自任代理海陆军大元帅,载涛、毓朗担任训练大臣兼军谘大臣,载洵当筹办海军大臣,荫昌任陆军部尚书兼近畿陆军六镇训练大臣。 摄政王蠢到看不见,这些措施非但不能增加皇室的安全,反倒得罪了所有的人。士绅集团从来代表传统社会的民意。大多数士绅本来并未受革命党的排满宣传蛊惑,他们多是立宪派,对立宪抱有很高的期待值。皇族内阁的出台却让他们大失所望,觉得清朝没有诚意改革,还想把持政权,搞的是假立宪(这种看法在今日仍有广大市场,盖汉人不会换位思考,理解满人心思)。就连梁启超那海外孤臣都大失所望,认定立宪失去了人心,必然失败。 对老袁的罢斥更埋下了祸根。老袁本为慈禧倚为干城,乃是新政的主要设计师与工程师,于国家功勋卓著。摄政王上去后却因缺乏自信引起的恐惧,毫无理由就猜忌国家重臣,甚至一度动念杀袁,吓得袁逃到天津去,只是因为张之洞的劝告才改为勒令袁回家“养足疾”。有谁在遭到这种不公平待遇后还能心平气和?在辛亥乱起后还指望老袁出来与朝廷同舟共济,宁非痴人说梦? 那么,摄政王安排的“将领”们在辛亥革命爆发后表现又如何?看看恭亲王溥伟记录下来的载涛(摄政王之弟)在御前会议上的发言就够了: 臣伟(溥伟)碰头奏曰: “库帑空虚,焉敢迫求?惟军饷紧要,饷足,则兵气坚,否则气馁兵溃, 贻患甚大。从前日俄之战,日本帝后解簪饰以赏军,现在人心浮动,必 须振作。既是冯国璋肯报效出力,请太后将宫中金银器皿,赏出几件, 暂充战费,虽不足数,然而军人感激,必能效死,如获一胜仗,则人心 大定。恩以御众,胜则主威。请太后圣明三思。” 善耆奏曰:“恭亲王所说甚是,求太后圣断立行。” (太后)谕:“胜了固然好,要是败了,连优待条件都没有,岂不是要 亡国么?” 臣伟奏曰:“优待条件是欺人之谈,不过与迎闯贼不纳粮的话一样。彼 是欺民,此是欺君。就请用贤斩佞,激励兵心,足可转危为安。若一议 和,则兵心散乱,财用又空,奸邪得志,后事真不堪言。况大权既去, 逆臣乱民倘有篡逆之举,又有何法制之?彼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