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工—第一章 电喷发动机概述(必威体育精装版上课用10-3-13)78幅【荐】.ppt
汽油机电子控制 燃油喷射系统 (高级工)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汽油机控制发展简介 第二节 汽油机对可燃混合气的要求 第三节 汽油机对点火系的要求 第四节 汽油机排气净化 第五节 汽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及控制内容 第六节 汽油喷射的分类 第七节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优点 第一节 汽油机电子控制系统发展简介 一、汽油机电子控制系统发展简介 1. 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将一台0.65kW的汽油机装在一辆三轮汽车上,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从此诞生。 2. 1967年德国波许公司推出了 D-Jetronic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并装在大众VW—1600轿车上. 3. 1973年推出了 L- Jetronic 系统。 4. 1979年波许公司推出了集汽油喷射与点火为一体的 Motronic 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 5. 1982年推出了 LH- Jetronic 系统。 二、现代汽车技术发展过程中主要解决的问题 控制和降低排放污染,减少燃料消耗,节约能源,提高行驶的安全性。即主要解决安全、环保和节能。 第二节 汽油机对可燃混合气的要求 5.过量空气系数a和空燃比A/F之间的关系 实际空燃比(A/F)=a×14.7 (1) 当a=1或A/F=14.7——这种可燃混合气称为标准混合气。或理论空燃比. (2) 当a1或A/F14.7 —— 称为浓混合气。 (3) 当a1或A/F14.7 —— 称为稀混合气。 (4) 当a0.88或A/F13 —— 称为过浓混合气。 (5) 当a1.15或A/F17 —— 称为过稀混合气。 二、可燃混合气成分对汽油机性能的影响 1.当a=0.4或A/F=6时——称此值为燃烧上限。 2.当a0.88(0.43 ~ 0.87)或A/F13时 ——称为过浓混合气。 3.当a=0.88或A/F=13时——称为功率混合气。 4.当a=1.15或A/F=17时——称为经济混合气。 5.当a1.15(1.15 ~ 1.33)或A/F17时 ——称为过稀混合气。 6.当a=1.4或A/F=21时——称此值为燃烧下限。 可燃混合气成分对火焰传播速度影响 汽油机的功率和燃油消耗率随空燃比的变化关系 三、汽油机不同工况对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要求 第三节 汽油机对点火系的要求 一、点火提前角及其影响因素 1. 通常点火时刻以点火提前角表示。 2.点火提前角——是指从火花塞点火开始至活塞到达上止点位置时曲轴所对应的转角。 3.最佳点火提前角——能使发动机功率最大而油耗最低,发动机性能达到最佳的点火提前角就称为最佳点火提前角。 4.影响点火提前角的因素——点火提前角的大小与燃油性质,空燃比或过量空气系数、转速、负荷等很多因素有关。 4.影响点火提前角的因素 (1) 燃油性质:——辛烷值(牌号)越高则点火提前角越大。 (2) 空燃比或过量空气系数: 混合气略浓(a=0.8 ~ 0.9)点火提前角最小; 混合气过浓或过稀,点火提前角应增大. (3) 转速——转速越高则点火提前角越大。 (4) 负荷——负荷越大则点火提前角越小。 (5)冷却液温度——一般反比 (6)进气温度———反比 (7)燃烧室温度——反比 (8)大气压力——反比 二、点火提前角对于汽油机性能的影响 1.点火提前角对于汽油机性能的影响 2. 点火提前角调整特性 在发动机试验台上,可将节气门开度和发动机转速保持一定,测出发动机的功率和燃油消耗率随点火提前角的变化特性,称为汽油机的点火提前角调整特性。(如图1.4所示) 3. 最佳点火提前角随转速和负荷的变化规律 (1) 当发动机转速增加时点火提前角必须相应加大 (2) 当发动机负荷减小时必须增大点火提前角 ◇汽车发动机点火系中必须装有能自动调节的点火提前角调节装置。 第四节 汽油机排气净化 一、汽油机排放中的有害物质 1.汽油机排放中的有害物质及排放源 (1) 混合气燃烧后废气的成分: (见图1-3) (2) 有害物质: 一氧化碳CO 碳氢化合物HC 氮氧化合物NOx。 (3) 有害物质的排放源: (见图1—4) 二、汽车排放有害物质的形成及危害 1.CO的形成及危害 (1) CO的形成 ① 主要是汽油在空气不足局部缺氧情况下的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中间产物。 ② 其次即使空气充足时,当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分配不均匀时,燃烧产物中也含有CO及H2。 (2) CO的危害 CO是一种无色、无刺激的气体。吸入人体内 容易和血球素结合,阻碍血红素带氧,造成 体内缺氧而使人头疼、恶心,乃至窒息死亡。 2.HC的形成及危害 (1) HC的形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层建筑结构常用计算软件【荐】.ppt
- 高层框架支撑钢结构抗震性能分析【荐】.pdf
- 高技能人才评价表彰工作【荐】.ppt
- 高拱坝安全评价方法比较【荐】.pdf
- 高效团队ppt简介【荐】.pdf
- 高效课堂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精讲策略研究【荐】.doc
-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工作系统【荐】.doc
- 高校电子商务创业【荐】.doc
- 高校管理信息系统集成【荐】.pdf
- 高桥学前教育集团第十四周工作安排【荐】.doc
- 10《那一年,面包飘香》教案.docx
- 13 花钟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docx
- 2024-2025学年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霸凌预防的设计.docx
- 2024-2025学年中职生反思与行动的反霸凌教学设计.docx
-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5.docx
- 4.1.1 线段、射线、直线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docx
- 川教版(2024)三年级上册 2.2在线导航选路线 教案.docx
- Unit 8 Dolls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上册.docx
- 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贪吃蛇”耐久跑 教案.docx
- 第1课时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