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文人为何多长寿.pdf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的文人为何多长寿.pdf

中国古代的文人为何多长寿 人的性格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也是最为复杂的。特别是经过 5000年历史文化积淀所传承下来的中国人,更非寥寥数语便可描绘。我 们认可性格决定命运的说法,而且认为性格也会影响人的寿命。这一点 我们可以从古代诸多长寿的文人和英年早逝的才子身上,略窥一二。 据已有资料显示的古代文人的平均寿命:先秦两汉时期,生卒记载明 确的文人有20人,平均寿命为58.4岁。这其中孔子活了73岁,荀子74 岁,庄子83岁,孟子84岁,墨子92岁,汉朝的伏生活了92岁;隋唐五 代79人,平均寿命为65.6岁,“药王”孙思邈活了141岁,以“欧体” 传世的书法家欧阳询85 岁,“柳体”的创造者、大书法家柳公权88岁; 宋代82人,平均为65.6岁,“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诗人陆游享年85岁; 金元29人,平均寿命为67岁,画家书法家黄公望卒年85岁;明代77 人,平均为64岁,善音律的冷谦享年150岁 ,“吴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征 明活到90岁;清代126人,平均为 63.4岁,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美誉的黄宗羲享年85岁,桐城学派代表人物“桐城三祖”姚鼐84岁、刘 大櫆83岁、方苞81岁。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代文人的平均寿命,大概 是古人平均寿命的一倍左右。 中国古代的这些文人为什么较常人的寿命要长些?我们认为他们身 上存在着三点共性的原因: 一、善修养、重情操。修身可以养性,读书可以怡情,当然也可以 消愁解闷了。古代文人以圣人为楷模,心态较常人也有优越感,多数时候 能保持一份心灵上的恬静与淡定,可以说精神上是充实的。行为上又多奉 行中庸之道,处事平和,不温不火,这些都是极助于养生的; 二、有坚忍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性格。从而也赋予了古代文人顽强 的生命力。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学而优则仕的指导思想给古 代的文人锁定了人生目标,从而也培育了他们顽强韧性的特性,也不断磨 练着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古人年近花甲仍孜孜读书以求功名的大有人 在。这种精神和毅力让他们遇事不公之时能隐忍,于不开心处能释怀; 三、勤奋多思。勤于用脑有益于健康,文人自是用脑很多,脑细胞 充满活力,衰老的自然慢些,也只有身心都健康人才能长寿。 可见古代文人的性格和处事态度是他们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古 代文人中也有不少的才子,正值勃发之时却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这 1 与他们的性格缺陷和处事态度也有很大的关系。 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18岁即有才名,少年得志官运亨通, 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33岁便忧郁而死。唐代著名诗人李 贺,也因仕途失意,一生愁苦多病,27岁便与世长辞。 北宋诗人王令,是王安石的连襟,常感叹自己“趋坐迷夷涂,失城陷 深堑”,不屑“将六尺躯,贱易五羖皮”,还在门上大书“纷纷闾巷士,看 我复何为?来则令我烦,去则我不思”,用以谢绝趋炎附会的小人。是个 极有个性的人。 同是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的徐祯卿与活到90岁的文征明相比, 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他早年屡试不中,及第后却又遭贬。才情与现实的反 差让他终日郁郁寡欢,年仅33岁便走完了一生。 有“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美誉的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 德,刚过30岁便英年早逝。他的的诗词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 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我们不难读出诗人内心的压抑与困惑,从中也 能看出他孤独悲观的性格。 从以上例子我们又不难看出古代文人性格的中另一面,我们不得不说 他们的性格是充满矛盾性的,只是表现出的强弱的区别。在我们看来,中 国古代文人性格上的矛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隐忍与功利并存。文人坚强隐忍,沉稳内敛,但在内心深处都或 多或少掩藏着功利之心,一旦壮志未酬,便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 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能够自我解脱自我释怀尚可,否则必是适得其 反,古代文人因此而积郁成疾的数见不鲜。 二,坚强与脆弱同生。读书可以陶冶情操,磨练性格,这是积极的一 面。另一面古代文人更容易将现实理想化,渴望心境合一的自然和谐状态, 这就在他们内心深处埋藏下了脆弱的种子,而世事又哪里是一帆风顺的, 因为内心的清高,遇到的挫折往往是不能承受的,这时的他们甚至比常人 更加脆弱。 三,乐观与消极同在。古代文人学古通今,学识渊博,眼界自然开

文档评论(0)

ziyouziz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