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地区褐飞虱对吡虫啉、噻嗪酮的抗药性测定.pdfVIP

荆州地区褐飞虱对吡虫啉、噻嗪酮的抗药性测定.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荆州地区褐飞虱对吡虫啉、噻嗪酮的抗药性测定.pdf

⑩ CH虱IN·A担P铩LA哥NT叫PR2O0T12E~CT第ION3期2012,Vo1.32.No.3 荆 州地 区褐 飞 虱对 吡 虫 啉 、噻 嗪酮 的 抗 药性测 定 王 玲 ,周国胜 ,齐 立,吴 涛 湖北省荆州市植物保护站 ,湖北 荆州 434020 摘要 :为了解褐飞虱 田间种群的抗性水平,笔者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湖北荆州地 区褐飞虱田间种群对吡虫啉和噻 嗪酮的抗药性。结果表 明,荆州地 区褐飞虱田间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倍数为57.22~177.O0,达到高水平至极高水平抗 性 :对噻嗪酮的抗性倍数为 5.70—16.81,为低水平至 中等水平抗性 。 关键词 :褐飞虱;吡虫啉;噻嗪酮 ;抗药性 中图分类号 :$481.4:$435.11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6820 2012 03—0048—03 褐飞虱是一种严重为害农作物的迁飞性害虫, 表 1 褐飞虱 田间种群的采集 易在水稻上暴发成灾 。2005~2006年 ,我国南方稻 区褐飞虱特大发生 .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在褐飞虱 暴发为害时,仍需要 以杀虫剂为主要手段来进行有 效 的防治 。但 自日本 1969年发现褐飞虱对丙体一六 六六产生抗药性 以来 ,我 国一些监测数据也表 明褐 飞虱对许多药剂产生 了抗性…。20世纪 9O年代 以 来 ,荆州地 区使用吡虫啉、噻嗪酮防治褐飞虱的用 1.2.1 药剂配制。在电子天平上准确称取药剂,用适 量和次数均逐渐增加 ,由此可能导致褐飞虱对这两 量丙酮溶解 ,再用含有 0.1%TritonX.100的蒸馏水 种杀虫剂产生抗性 。为了解该地褐飞虱对吡虫啉和 按 比例稀释成5~6个系列浓度 。 噻嗪酮的抗性水平 .同时为两种杀虫剂 的科学合理 1.2.2 生物测定 。采用庄永林等报道的方法[3],连根 使用提供建议 .笔者测定 了2010年荆州市所辖江 挖取孕穗初期的汕优 63稻株 。洗净 。剪成约 10cm 陵、石首 、松滋和洪湖 4个县 市 的褐飞虱 田间种 长的连根稻茎 ,3株 1组 ,于阴凉处晾至表面无水 群对两种杀虫剂的敏感性。 痕。将稻茎在药液 中浸 30S后取 出晾干 ,以浸渍 的 1 材料与方法 脱脂棉包住根部放入一次性塑料杯中,盆栽水稻 中 1.1 材料 供试虫源为 2010年 9月分别采 自荆州 取标准一致 的3龄 中期若虫 ,放入水平侧放的一次 市江陵、石首 、松滋和洪湖 4个县 市 的褐 飞虱 田 性塑料杯 中,每杯 20头 ,每浓度重 复 3次 ,共 60 间种群 表 1 。采集 的褐飞虱田间种群在人工气温 头 ,以清水处理为对照 。接虫后放入温度为 26±l 箱隔离饲养至下一代 ,不接触任何药剂 ,取 3龄若 ℃,光周期 L:D 16h:8h的恒温培养箱 中培养。处 虫供抗药性测定。以南京农业大学报道的吡虫啉和 理后注意稻茎根的脱脂棉保湿 .防稻茎干枯 ,于吡 噻嗪酮对褐飞虱敏感品系的毒力测定结果作为敏 虫啉处理后 72h.噻嗪酮处理后 120h检查试虫死 感基线 ,3。供试药剂为98.O%吡虫啉原粉和 98.1% 亡情况 。 噻嗪酮原粉。 1.2-3 统计分析 。采用 DP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抗 1.2 方法 性水平 的划分标准为 :RR 抗性倍数 ≤3为敏感 ; 收稿 日期 :2011-08—16 作者简介 :王玲 1973一 ,女 ,湖北荆州人 ,高级农艺师 ,从事抗性监测及病虫测报工作 。E-mail:wangling17@sohu.corn。 · 48 · 2。2·年第3期 虱·担铼哥彳1 CHINA PLANT PROTECTION 2012,Vo1.32.No.3 ⑩ 注 :抗性倍数 田间种群 LC /敏感品系LC,o。 RR 3.1~5为敏感性下 降;RR 5.1~10为低水平抗 由于噻嗪酮和吡虫啉在防治褐飞虱方面效果优 性 :RR 10.1~40为 中等水平抗性 ;RR 40.1~160为 异 ,目前 己成为稻飞虱防治 的主要药剂 品种 ,但在 高水平抗性 ;RR≥160.1为极高水平抗性。 长期大面积使用后 ,褐飞虱对这两类药剂的抗性问 2 结果与分析 题引起 了人们的关注圈。从监测结果来看 ,2010年 , 2.1 对吡虫啉 的抗性监测结果 荆州地 区褐 飞虱 荆州地区褐飞虱 田间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处于高水 田间种群对吡虫啉的抗药性监测结果表 明,2010 平抗性至极高水平抗性阶段。其中洪湖市褐飞虱田 年 .松滋市、石首市和江陵县褐飞虱田间种群对吡虫 问种群抗性倍数达到 177.O0。2010年 ,荆州地区褐 啉的 LC5o值分别 为 7.72mg/L、5.15mg/L和

文档评论(0)

5158746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