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皂苷挥发油.ppt
第三节 三萜皂苷成分分析 三萜皂苷的结构特征 三萜皂苷是由六个异戊二烯以头尾相接或尾尾相接而成,一般由30个碳原子组成。 可分为五环三萜与四环三萜两类。 五环三萜有齐墩果烷型(甘草次酸、柴胡皂苷元、桔梗皂苷元)、 四环三萜大多具有环戊烷骈多氢菲的基本母核 有达玛烷型(人参二醇、三醇。酸枣仁皂苷元) 三萜皂苷分布:双子叶植物分布较普遍,有五加科、伞形科、夹竹桃科、萝摩科、菊科等。 单子叶植物较少,仅禾本科 裸子植物、低等植物也较少含有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三七、甘草、地榆、酸枣仁、紫菀、桔梗、商陆等。 皂苷的理化性质 1、皂苷分子量较大,不易结晶,大多为无色或乳白色无定型粉末,而皂苷元大多有完好的结晶,皂苷多数具有苦辛辣味,其粉末有强烈刺激性,大多具有吸湿性。 2、大多数皂苷极性较大,易溶于水、热甲醇和乙醇,难溶于丙酮、乙醚,在含水丁醇中有较大溶解度,常作为皂苷提取溶剂。 皂苷类成分的定性分析 (一)泡沫反应 (4)冰醋酸-乙酰氯反应(Tschugaf反应) (5)五氯化锑反应 (Kahlenberg反应) (6)香草醛-硫酸或高氯酸反应 (三)薄层色谱法 ??1、?吸附剂的选择 ??????? 皂苷:一般极性较大,用分配层析较好 常用吸附剂有硅胶、氧化铝、硅藻土 皂苷元:极性较小,吸附、分配薄层均可 常用硅胶 2、展开剂的选择 (1) 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展开剂的极性 选择展开剂要考虑到分子中羟基、羧基或其它极性基团的数目多少和有无,极性基团数目越少越不易被吸附剂吸附,Rf值越大,因此在分离极性小的混合物时就不能用极性大的展开剂。 (2)???? 化合物的酸碱性 当化合物具有酸性或碱性时,使用中性的溶剂系统往往产生拖尾或分离不好,当化合物具有酸性时,在展开系统中加入少量酸就能得到很好的分离。 (3)???? 展开剂中极性溶剂的量对Rf值的影响 皂苷常用溶剂系统有:氯仿-甲醇-水(13:7:2下层)、水饱和的正丁醇、正丁醇-乙酸乙酯-水(4:1:5)、氯仿-甲醇(7:3)、正丁醇-乙酸-水(4:1:5上层) 皂苷元常用溶剂系统有: 环已烷-乙酸乙酯(1:1)、苯-乙酸乙酯(1:1)、氯仿-乙酸乙酯(1:1)、氯仿-丙酮(19:1)、氯仿-乙醚(1:1) 3、???显色剂的选择 (1)25%磷钼酸乙醇溶液: (2)三氯化锑的浓盐酸或氯仿溶液: (3)硫酸-甲醇(1∶1): (4)氯磺酸-乙酸(1∶2)溶液: (5)碘蒸气: 其它常用显色剂有三氯醋酸、浓硫酸、50%及20%硫酸乙醇、浓硫酸-醋酸酐、香草醛-浓硫酸等 ???四、 皂苷类成分的定量分析 薄层色谱法、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皂苷类成分的定量分析可分为 总皂苷测定、皂苷元测定和单体皂苷测定 总皂苷测定:提取可用各种浓度的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戊醇。分离可用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大孔树脂洗脱。测定最常用的有比色法、重量法。 皂苷元的测定:可用总皂苷加酸水解或将样品先水解再用有机溶剂提取皂苷元。测定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色法。 单体皂苷的测定: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需要有单体皂苷对照品比较)。 比色法 皂苷类成分加入适当显色剂,如浓硫酸、高氯酸、香草醛-冰醋酸等,使其呈色,于可见光区进行比色测定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总皂苷或总皂苷元的含量 浓硫酸 薄层色谱法 可排除其他组分的干扰,常用于测定中药制剂中的皂苷元或单体皂苷,定量方法有斑点面积法、薄层洗脱-比色法、薄层扫描法。 高 效 液 相 色 谱 法 第五节 含挥发性成分制剂的分析 挥发性成分:中药中一类具有芳香气并易挥发的成分 包括挥发油类成分及其它分子量较小、易挥发的化合物。 挥发油的概念、分布 概念:是指存在于植物体中一类可随水蒸气蒸馏得到的与水不相混溶的油状液体。它们在常温下能挥发,大部分具有香气。 分布:主要存在于植物的花蕾、茎、叶及根茎中。 含挥发油较丰富的有木兰科(如辛夷、厚朴、八角茴香、五味子) 樟科(肉桂、樟、乌药) 芸香科(如橙、桔、枳实、吴茱萸、降香、花椒) 伞形科(防风、白芷、川芎、当归、) 唇形科(薄荷、藿香、紫苏、荆芥、香糯) 含 量 特 点: 1、同一品种不同生长环境或采收季节其含量和品质(包括成分、香气等)有显著差异 全草类药材一般以开花前期或含苞待放之时含量最高如薄荷、紫苏、荆芥、藿香等。而根、根茎类以秋天成熟后,含量高。 3、同一植物的药用部位不同其含量也有差异 其它挥发性成分: 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如冰片、樟脑。 多为结晶性固体 挥发油的性质 (3)?????在常温下可以挥发,与脂肪油区别:当把挥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生物反应器的操作.doc
-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ppt
- 生物学相关资料.ppt
- 生物学--分生.ppt
- 生物工程设备计算题.doc
- 生物工艺过程控制.ppt
- 生物柴油产业路在何方.doc
- 生物柴油发展前景看好.doc
- 生物柴油在中国的未来.ppt
- 生物柴油意义.ppt
- 2021发挥家庭建设作用《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党课学习PPT.pptx
- 2021发挥家庭建设作用《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PPT课件.pptx
- 2021发挥家庭建设作用《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pptx
- 2021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改革要把握好六大关系重点学习PPT.pptx
- 《以史为鉴持续推动美丽中国建设》重点学习PPT.pptx
-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制定全文内容解读PPT.ppt
- 《十九届六会中全会》.pptx
- 2024年度空调系统安全监控与报警合同.docx
- 秘书部年终工作总结模板(30篇).docx
- 科协办公室工作总结报告(32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