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赶紧读书——读《张政烺文史 论集》.docVIP

转帖]赶紧读书——读《张政烺文史 论集》.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转帖]赶紧读书——读《张政烺文史 论集》.doc

转帖]赶紧读书——读《张政烺文史论集》李零 2005-01-31 08:19:05 阅读 17 次 原刊《书品》2005年1期                    九十二岁高龄的张先生还躺在医院里。他的文集终于出版了,我们都松了一口气,虽 然仍有遗憾。下面是我的一点感想。 前不久,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中华书局联合举办的《张政烺文史论集》 出版座谈会,听很多前辈和师友发言,大家都说,张先生是个忠厚诚笃、襟怀坦荡、澹泊 名利的人。这是普普通通的评价,也是很高很高的评价。因为在当今社会,做一个好人, 非常不易,有时比做学问还难。几年前,为调查八主祠,我到过张先生的老家,山东荣城 。胶东半岛,这是最东端,海天空阔,令人难忘。登临天尽头,天风扑面,让我想起林则 徐的绝妙联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他是当得起这四句话的 。 我佩服先生的学问,更佩服先生的为人。张先生不善言辞,常让我想起司马迁讲李将 军的话,“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他也是“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立身正,自然 赢得大家爱戴。高明先生说,古文字学家喜欢互相贬低,包括很多前辈,你们不要学,要 说人品高尚,还是张先生。作为他的学生,我很自豪——他的为人比学问更让我自豪。 先生的文集,可以折射其为人,特点是博大精深,包容极广(不像很多精神残疾人, 人既苛狭,文亦猥琐)。这么多内容,当然要从多角度阅读,我还读得不够。但我觉得, 文集的最后两篇,《我在史语所的十年》和《我与古文字学》,是先生的自述,可当阅读 全书的提纲。先生自己说,治古文字,他主要致力于四个方面,甲骨文、西周金文、东周 金文和商周数字卦(用古文字材料治《周易》)。其他方面,先生只是一笔带过。他自己 没说,还有个方面,是他对竹简帛书的研究。70年代,先生在红楼参加马王堆帛书和银雀 山汉简的整理工作,四本大书出版,与有力焉。虽然那是集体工作(不署个人名),先生 不愿提起,但作为古文字研究的重要侧面,我们不能忽略。 中国大陆,1949年以前的古文字学家,先生是硕果仅存。读先生的文集,有一点我想 强调,他这一辈子,既做历史研究,也做古文献研究,还时刻注意考古学的必威体育精装版发展,喜 欢到处看文物,做调查研究,古文字研究是得益于熟读古书,历史研究是取证于考古发现 ,四个方面融会贯通,其实是一门学问。学者有境界高下,下者是跟着材料走,跟着学科 走,上者是跟着问题走,跟着兴趣走。张先生是属于后一种。对他来说,古文字也好,古 文献和考古也好,都是手段,不是目的,最终还是服务于历史研究。他是绍继罗王之学的 传统,也是绍继史语所的传统。先生是一位古文字学家,但不仅是一位古文字学家,他更 主要还是历史学家。 我记得,刚上研究生,先生教我们读书,参考书是两本,吕思勉的《先秦史》和马骕 《绎史》。吕思勉博通经史,马骕钞撮群书。我猜,他是希望我们在进入各种专题之前, 先要对材料范围有个大致了解,登临绝顶,一览群山,或如王国维“三境界”说的第一界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他本人是于书无所不窥,掌故烂熟于胸,我们做不到。 先生脾气好,随和,美国汉学家呼为“大娃娃”。但对自己信从的观点,不管别人怎 么看,他绝不随波逐流,既不与人争辩,也不强加于人。比如,作为史学家,他的观点是 魏晋封建论。当年,为这事,他丢过北大的教职。尚钺先生也是这种观点,同样受过委屈 。尚先生去世后,他女儿找先生,先生帮她联系出版尚先生的遗著,但对往事,他却一个 字都不肯说。我记得,1979至1980年前后,俞伟超先生和郑昌淦先生打算编写为魏晋封建 论翻案的论集,北京的学界中坚,很多都写了文章,俞先生请先生作序,被先生谢绝,只 好作罢,各自发表各自的文章。后来,我问先生,为什么他不肯出面支持俞先生,他说, 这是他一生最伤心的事,他已发誓不再提起。在《我与古文字》中,他只说“依我看中国 古代封建社会是魏晋以下,至今我仍坚持这一看法”。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他并没 有后悔。同样,我们都知道,在甲骨卜辞的分期问题上,他也一再说,他不打算放弃自己 的观点。观点对错,可以不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先生的性格特点,他是柔中有刚。 关于先生的贡献,我之所以要提到他的史学观点,目的并不是说,魏晋封建论是史学 界最正确的观点,先生的看法就一定对。我不是这个意思。这里,我想说的只是,他的具 体研究,特别是古文字研究,都是围绕着他时刻思考的史学问题。比如,大家称道的《古 代中国的十进制氏族组织》,以及他讨论卜辞所见农事制度的一系列文章,这些文章,当 然是用古文字说话,但同时也是史学研究。其他文章,也多半如此。他很少为识字而识字 。先生在《我与古文字》中讲得很清楚,不用我多说。我认为,要了解先生的想法,首先 要从整体上去了解,从他的基本思路去了解。现在,史学界对古史分期问题

文档评论(0)

weiwoduzu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