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2010年第12期.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读书》2010年第12期.pdf

沉痛悼念倪子明同志 著名编辑家、出版家,原三联书店 总编辑倪子明同志因病于二○一○年 十一月八日去世,享年九十一岁。 倪子明同志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在 桂林读书出版社参加革命,一九四七 年二月入党。长期在文化部门工作, 担任过多种职务。一九七八年,与 陈原、陈翰伯、范用等同志一起突破 思想禁锢,酝酿筹备创办《读书》杂 志,开创了“读书无禁区”的先河。 为了表达我们对倪老的怀念之情,本刊特发生活·读书·新知三 联书店总经理、本刊总编辑樊希安撰写的怀念文章。 悼念倪老 樊希安 二○一○年注定是三联书店悲痛的年份,是让三联同仁伤悲的年 份。九月份,刚刚送别三联书店前任总经理、《读书》创始人范用先 生,仍在痛定思痛的我们,又送别三联书店前任总编辑、《读书》创 始人倪子明老前辈。不到两个月时间,三联痛失两位巨擘,真让人心 生戚然,不胜悲痛。 范用先生辞世时,我恰在台湾公干,没能与之做最后告别,留 下莫大遗憾。倪老病危时,我同店领导班子的同志们去看他,他 3 处在昏迷中,已不怎么认人,也不怎么说话,只是艰难地呼吸着。 就在他病逝前几天,我和店领导班子的同志们去看望,倪老还能 坐起来与我们交谈、合影照相。见到三联同仁们来看他,倪老很兴 奋,状况也好了许多,和我们交谈了半个小时。倪老说,他是九月 十八日上午参加范用追思会后病倒的。他刚看了店里编的悼念范 用专辑,编得很好。他激动地对我们说:“范用是我最好的朋友, 也是我最敬重的人,他去世后,我想写一篇文章,但手抖,写字看 不清,所以作了一首诗。”怕我们记录不准确,他自己用颤抖的手 把诗写了下来。诗的题目为《怀范用》,四句诗是:“华发书生赤子 心,拼将瘦骨筑书城。偶然脚底碰顽石,横眉白眼看鸡虫。”表达 了他对老友老搭档的高度评价和深深怀念之情。倪子明和范用谊 交深厚。七十年代末,陈原、陈翰伯、范用、倪子明共同创办《读 书》杂志,后两人分别担任三联书店总经理、总编辑,密切合作, 推出一批深受读者欢迎的作品。倪老的《怀范用》,既是对范用先 生的客观评价,也是个人精神世界的自我写照。看到病床上倪老的 精神状态不错,我估计近期内不会有什么危险,没想到仅隔五天时 间,倪老就与世长辞了。捧读他的亲笔遗作,看着我们在病床前同 他的一张张合影,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慈祥老人远去,我的泪水止 不住涌了出来。 倪子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编辑家、出版 家,是我们三联书店的老前辈。他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在桂林读 书出版社参加工作,先后在重庆读书出版社、香港读书出版社分 社、中宣部出版委员会、文化部出版局、国家出版局、三联书店 工作,经历抗日救亡、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 时期,数十年如一日为党为国家为文化发展辛劳工作,做出了很 大贡献。三联同仁们很爱戴他,敬重他。我到三联书店较晚,对 倪老的经历和贡献知之不多,但由于分管人事和老干部工作,与 4 之接触较多,逢年过节前去探望,也多有交谈,从一点一滴中感受 到他高尚的品格和做人的风范。 倪老为人谦和、虚怀若谷是我最深的印象。倪老是个老革 命,也是三联的老前辈,资历老,功劳高,贡献大,但从来谦和待 人,从不高调,是真正的谦谦君子。对别人、对朋友每每夸赞,言 及自己则避之不及。一九七八年创办《读书》时,他是一员干将。 国家出版局局长陈翰伯通过国家出版局研究室掌控此刊,而在研究 室主其事者即是倪子明。当时刊物主办者是国家出版局研究室,倪 老是研究室主任,同时兼任《读书》杂志副主编,为《读书》杂志 的创办、发展殚精竭虑做了许多工作,有很大贡献。但每言及创 办《读书》,他总是讲陈原、陈翰伯、范用等其他人的功劳,从 来不提自己。对三联的历史,他给我讲过许多次,但每次都是讲 前辈们和其他人的业绩、贡献和牺牲,没有一次讲到自己。对新 时期三联书店的发展也是如此。一九八三年初,范用、倪子明分 别被任命为三联书店总经理和总编辑,两人按上级要求进行恢复 三联书店独立建制的工作,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终于完成筹建任 务,而在一九八五年底,两人又双双离休,退出领导岗位。但说 到三联的独立建制和发展,他总是讲范用的功劳和贡献,没有一

文档评论(0)

weiwoduzu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