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的研究 1引言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我国国民财富的急速增长给银行业的传统业务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新兴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以营销为手段,建立统一、规范、具有鲜明个性的个人理财服务形象识别系统有利于扩大银行的知名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强化市场竞争力。同时这也反映出一种客观需求:金融消费市场的内涵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它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提供个性化、情感化乃至智能化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1】。国外理财经验表明:理财业的蓬勃发展,宏观上对振兴第三产业和避免泡沫经济具有重要作用,微观上对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近20年来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存量增长了200倍,年均名义增长率达到30%,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20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居民个人金融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重也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40%左右上升到6%,仍在不断上升。《安盛生活信心指数调查》中高端消费者目前资产组合都相对比较简单,主要为房产、和储蓄,只有31.3%的人拥有投资保险组合。另一些调查数据也揭示了该人群对理财服务的巨大需求:约78%的被受访者需要理财服务;50%以上的人愿意为理财服务支付费用;未来10年里,我国个人理财市场将以年均30%的速度高速增长;200年我国中高端消费者人数约为万,至2015年这个数字将剧增为850万可谓潜力无限。2007,(3): 93~97 [2]土丹.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时代经贸,2007,5(8):157~158 [3]陈晶萍,韩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探析.商业经济,2006,(11):15~17 [4]方芳.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经济师,2004,(11):22~23 [5]朱欢,李艳锦.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服务的营销策略分析.金融与经济,2005,(8):3~6 [6]金维虹.现代商业银行个人银行业务营销管理与实务.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115 [7]吕德宏,汝璇卿,叶建洋.借鉴国外经验拓展国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浙江金融,2007,(10) :11~15 [8]虞月君.国外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经营战略.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 .129 [9]马天宇.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析.山东大学,2006 [10]易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7 [11]吴雪,温淘.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8):67~68 [12]凌江怀.西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新趋势及其借鉴.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8 [13]姜晓兵,罗剑朝,温小霓.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前景与策略分析.生产力研究,2007,(03) :37~39 [14]李岚.我国个人理财的策略研究分析.重庆大学,2006 [15]曹淑杰.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创新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7 [16] Mark Grinblatt,Francis A Longstaff.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the Role of Derivative Securities: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Treasury STRIPS Program.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0,55 (3):1415一1436 [17] Wells, Keith. Do financial services brands have a future? .Banker, Jun, 2002,Vo1.152 Issue9l6,p72 致 谢 本论文经过四个多月的努力,在胡导师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下得以完成。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的研究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理论和实践准备不够充分,本论文也只是对其进行了一次较粗浅的探索。文章尚有不足之处,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本论文从选题、构思到写作的全过程,我的导师为此指导良多,胡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让我终生受用;同时,同组同学的互帮互助也让我倍受感动;本论文在写作过程中还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从中受益匪浅,有些参考文献由于种种限制无法将相关作者一一列出,特在此向老师、同学以及相关文献的作者致以最真挚的谢意和最美好的祝愿! 第 1 页 共 15 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