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解.pdf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解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解 (新加坡)周颖南 孟子在《离娄》(下)说了下面一段话: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祷 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日: “其义则丘窃取之。” 孟子这段话为历代诗经学家、史学家所重视,曾有不同的解 说。笔者理解如下: 这段话有三句,第一句谈《诗》,第二句谈史书,第三句谈孔 子作《春秋》。先分别解读,再连在一起理解。 第一句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 在先秦时代,还没有所谓“诗歌”这个文体学的概念,先秦 古籍所称的“诗”,专指周王朝编集的、在社会流传和应用的“诗 三百”,即后世所称的《诗经》。庄子所称的“诗”、墨子所称的 “诵诗三百”,都是指“诗三百”。所以这句中的“诗”字现在可 以加上书名号为《诗》。 “迹”字,据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迹即远之误。”“远” 124 第六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即遒人,是王朝派出的“行人之官”。《左传》引《夏书》日:“道 人以木铎循于路”,木铎是木铃,遒人摇着木铃到各地采录民间 歌谣,让施政者了解民情,观察行政的得失。“王者”即王朝统 治者,选择其中可作为参考的,由朝廷的太师(乐官)比其音律, 在一定的场合演唱,这就是《国风》中一些诗歌采录和编集的由 来。史称“盛世”讲“文治”,到了衰世、乱世,这项工作便不能进 行了;尤其到东周,天下大乱,王室衰微,王朝的实际统治区域和 政治权力,不如一个小诸侯国,采诗制乐,已经不再进行,穷得连 乐队都养活不了,乐队也解散了。“熄”是说采诗之事废止了。 “亡”即“无”。这一句说朝廷不再采集地方歌谣,没有采诗制乐 之事,各地诗歌再无人收集;连乐队都解散了。《论语·微子》 记鲁国的情况:“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 适秦,鼓方叔人于何,播蜚武人于汉,少师阳、击磬襄人于海。” 连曾经保存文献较多的鲁国尚且乐官远走,乐师分散,逃亡四 方,何况别的国家呢?天下大乱,各国政权交替,礼崩乐坏,已经 编集的“诗三百”流散于各处,已经没有二个完整的本子。所以 孟子说“诗亡”,然后孔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春秋》。 第二句说各国的史书。《乘》、《祷杌》、《春秋》都是史书的 名称,《墨子》说:“吾见百国《春秋》。”可见,鲁国所用的《春秋》 这个名称,普遍地为各国所用。这句话指出的是晋、楚、鲁三大 国的史书,当然不止这三国。虽然名称不同,内容是一样的。王 室衰微,诸侯强大,既然礼坏乐崩,不再采诗用诗,各国交往应对 不再赋诗、引诗,各国记史,其文笔不过是用编年史的形式作记 载,宣扬齐桓公、晋文公之类霸主事迹而已。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解 第三句是引述孔子的话“其义则丘窃取之矣”。“其义”,指 已亡的“诗三百”之义。孔子谦称他撰述《春秋》,是继承三百篇 之义。 孔子所说的三百篇的“义”,指的是礼乐精神。三百篇是周 代礼乐文化的产物。孑L子毕生为之奋斗的理想是恢复和发扬西 周的礼乐文化。 诗三百篇是礼乐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颂》诗是庙堂祭 祀乐歌,通过敬天祭祖,反映西周以“仁德”为本的天道观,宣扬 天心好德,以德配天。《雅》诗的颂歌宣传统治阶级开明的政治 思想,比较地关心民生。那些政治讽喻诗和社会怨刺诗则是批 评不良政治,呼吁政治改良,回归到西周的礼制,建设开明安定 的社会。至于《风》诗,如上所述,其采录的目的,即是观察民 情,作为行政参考。“诗三百”原本就是各种礼义活动所应用的 乐歌,为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推行以“仁”为核心的礼制而服务 的,这就是孔子所取的“诗三百”之义;其或美或刺,孔子皆“一 言以蔽之,日思无邪”。 这段话还同时表明了孔子作《春秋》与各国史官的“史”不 同。孔子所著虽然也是编年史,但它不是记录霸主的功业、帝王 的家世,而在天下大乱、礼义废弛的时代,孔子“采善贬恶,推三 代之德”,意在拨乱反正,实现王道。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 序》引董仲舒日:“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 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 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