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推荐人选.doc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推荐人选
王俊事迹材料
王俊一位年仅38岁的科技工作者,自1999年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以来,在生物信息学领域运用数理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等交叉学科对多个基因组及其功能阐释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涉及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方法、“生命之树”研究、人类进化与疾病研究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大量开拓性的基础工作,并产生一批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获得了国际生命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是我国和国际上生物信息学与基因组学的主要学术带头人。
在他的带领下,华大基因这个年轻的团队一直潜心致力于对基因工程的研究,取得了多项非凡成果,并广泛应用到人类的现实生活中,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也使华大基因研究院在世界科研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王俊和他领导的研究团队在SCI期刊共发表论文314余篇,单篇引用次数超过100次以上的论文30余篇,所发论文总引用次数将近35000次。王俊发表C.N.N.S文章113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ell、Nature(包括子刊)、Science期刊上发表论文74篇(包含封面文章11篇)。申请国家、国际发明专利100多项(已授权10项)。
继2012年荣获Nature全球科技界年度十大人物之后,又于2013年3月,与星云大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合作组、“神舟九号”飞行乘组等一道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5月成为中科院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中最年轻的候选人,今年6月又荣获“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并由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为其颁奖。面对这些荣誉,王俊总是说:“从未觉得自己成功过。荣誉都是集体给的,庆幸自己能借助华大这个大平台,做了一些顺应社会发展的事情。”这样一位青年科学家,他是如何带领一大批年轻人在浩瀚如星河般壮大的基因序列中敏锐地捕捉到其变化规律,并应用到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同时还能做好华大基因研究院的掌舵人,他到底有何过人之处,是其性格还是外界环境使然,十分值得我们关注。
王俊于1976年生于江苏东台,16岁即以东台总分第三、理科成绩第一考入北京大学生物物理学专业,当时,其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的勇气与果断已使他的过人之处初露锋芒。据王俊高三时的语文老师王兆平回忆,由于当时江苏执行的还是考前填志愿的政策,当其准备填报北大时,其父母与其他老师都认为偏高了不太赞成,但是王兆平老师经仔细斟酌并结合王俊平时的学习状态,还是决定让其报考北大。报考后,顶着压力,王俊开始奋力拼搏,结果皆大欢喜。
大学期间,在完成本专业学习的基础上,王俊又辅修了数学和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时,他却在研究人工智能方向。他说,自己当时就是希望能通过做人工智能,在生物学和数学、计算机之间找到一个学科的交叉点。
但是在他研究智能机器人的时候却遇到了很大的瓶颈。“人类对自身大脑结构的认识还是不够的,而那时人类的基因研究正好是一个切入点,那个点上人类可以从基因的水平出发,在一个最基本的单元单位上先来认识生命,能够搞清楚基因是如何运作的。”王俊认为这是未来人类能够理解脑的认知行为的基础,也因此,王俊从那时起走上了基因研究之路。
当时中科院基因组学专家杨焕明去北大讲课,希望找到一个生物、数学和计算机交叉学科的人才加入研究工作,王俊有幸加入到了杨焕明的团队,而那时华大基因还没有成立。
1999年,中国承接了世界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项目,项目麾下集结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并促成了华大机构的诞生。23岁的王俊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承担了中国部分的数据分析工作。
用基因科技造福人类
此后15年中,王俊作为华大基因所有重大科研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和核心操作者,完成了诸多项目的部署实施,成为中国“70后”群体中杰出的科技代表人物。这15年对于王俊来说是一个快速成长期,他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一个有一个重大突破。然而,对于这些突破,王俊表示,我们可以在“Nature”、“Science”上发表很多文章,但如果不能用到老百姓那里去,就只是一张纸而已,华大基因最重要的使命是用基因科技造福人类,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发现只是第一步。这15年,我们共同见证了王俊是如何利用所掌握的基因技术解读生命现象并使之为普通民众服务的。
2001年,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华大基因开启一项重大科研课题――水稻(籼稻)基因组框架序列图研究。那一年,25岁的王俊,已经担任华大基因生物信息主管。由于设备并未全部到位,前期测序进展缓慢。这时王俊得知一个消息:包括美国在内的三家科研机构,正在这项研究上进行急行军。“如果我们晚一步,研究就将大打折扣。”这促使王俊做出决定:团队吃住在实验室里。两个月后,10月20日,华大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完成水稻(籼稻)基因组的框架序列图”。通过这件事,王俊在任何时候都不愿意落在别人的后面,不愿意落在别的国家后面的不服输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水稻(籼稻)基因组的框架序列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NATIONAL PROSTHETICS PATIENT DATABASE (NPPD).doc
- National Simeconductor 公司集成开关电源产品简介.doc
- NCSI (Chengdu) Co., Ltd..doc
- NEW GRADUATES - SPRING 2015 - OKLAHOMA LISTING.doc
- NIH-CAP 2015-06 Participating Companies.doc
- NIH-CAP 2015-07 Participating Companies.doc
- Nios II Step By Step 3--Nios II 中的DMA.doc
- NSTL深圳服务站用户使用说明.doc
- October 2015.doc
- OFFICE OF INTERNATIONAL.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