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己烷催化氧化脱氢%2f裂解催化剂探究.pdfVIP

环己烷催化氧化脱氢%2f裂解催化剂探究.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己烷催化氧化脱氢/裂解催化剂研究 朱海欧’,刘雪斌’,葛庆杰’,李文钊’*,徐恒泳’,张存龙 “ (I.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116023;2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系,哈尔滨150080) 烃类氧化过程由于氧气的引入,克服了传统烯烃生产过程 (蒸汽裂解)所固有的外 供热高排放的缺点,近年来在低碳烯烃制备领域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目前的 研究侧重在低碳烷烃的氧化脱氢领域[1-21和高碳烃的气相氧化裂解方面13-41,而对高碳烃 的催化氧化脱氢 /裂解方面的报道很少。 从原料体系来说,我国的石脑油富含环烷烃 (约占40%)。由于环烷烃的氢含量低, 结构稳定,在蒸汽裂解中易发生芳构化、结焦化等反应,成为现有工艺中不理想的烯 烃生产原料。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在气相氧化裂解过程中,氧气对环烷烃具有优良的开环 效果,环烷烃具有与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相似的反应性能。本文以高碳环烷烃的模型化合物环 己烷为原料,从催化的角度对环己烷氧化脱氢/裂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对所考察的催化剂从 目标产物的角度进行了分类。 1实验部分 1.1催化剂的制备 本文所考察的催化剂为氧化物金属催化剂。首先将可溶性的金属硝酸盐溶于水,用1mol/I 的(NH4)2CO:溶液滴定,得到的沉淀物在1100C下烘干12h,然后在6000C下焙烧5h。将所得的 样品经研磨、压片、粒碎、过筛成2040目颗粒备用。 1.2催化活性评价 采用管式石英反应器 ((}8mmX30cm,内置(}2mmX24cm热电偶管)进行环己烷 (CC6)催化氧化裂解/脱氢 (COC/COD)反应。为消除气相反应的影响,在催化剂两侧填 充了和催化剂同样粒度的石英砂。反应产物经两台美国Varian3800气相色谱仪在线分析,分析 结果经内标统一换算。 2结果与讨论 在反应温度6000C,CC6/O2/N,=14/7/79(ml/min,STP)的条件下考察T不同金属氧化物 催化剂上环己烷氧化过程,反应结果如图1所示。在催化剂上主要发生三类反应:(1)COC反 应,产物为低碳烯烃 (乙烯,丙烯,丁烯)和低碳烷烃 (CI-C4烷);(2)COD反应,产物为 部分脱氢的环己烯和深度脱氢的苯;(3)氧化产物Coxo 从图1可以看出,石英砂的填充 (空白试验)几乎完全抑制了CC6的气相反应。不同金属 氧化物催化剂上的CC6转化率和产物分布差别很大,其中Coo:上的转化率最高,但催化剂更 多的是引发完全氧化反应,致使产物中Cox(主要为C02)选择性达到了60%以上;Y203和 Zr02是较好的部分脱氢制备环己烯的催化剂,而W03和TiO2则主要发生完全氧化脱氢反应, 生成大量的苯(选择性65%):从图1中还可看出,碱性氧化物MgO更多的引起了裂解反应, 生成大量的低碳烯烃,选择性超过45 。 对CC6的催化氧化裂解/脱氢过程中产物分布与气相氧化裂解 (GOC)数据进行对比研究, 可得到反应机理如图2所示。 *通讯联系人 电邮 作者简介:朱海欧 (1978一),博士研究生 在催化剂表面,吸附的环己烷 S(Cyelohexene) 分子在氧的件用下发生脱氢反应, S(日.nzene) S(Alkene3) 生成环己炕表面自由基。该自由基 S(COX) X(CC6) 窦 脱附进入气相,引发了随后的气相 u o 裂解反应,生成低碳烯烃或其它含 l 。 巴 ,今 氧有机物 (I区间)。如若表面自由 c 8 、公催化剂上继续发生脱氢反应, 9 0 0 则生成环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