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声振动系统扭纵共振频率简并的研究
周铁英张立群薛毅 陈宇
滑华大学物理累北京100084zhoutyOmaJl。tsinghua。edu.cn
在同一振动系统中,由于纵波波速比扭转波速快的多,因此纵振频率远高于扭振共振频
率,这导致系统工作性能差,效率低。
为了使两种共振频率简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本文研究了能应用于超声马达和超声焊
接振动系统中扭纵共振频率简并的一种方法,即通过细颈将一匹配质量联结到朗之万式扭纵
振动换能器的端部。细颈能较强地耦合纵波,伎附加质量明显地降低了原换能器的纵振基频
其振频率、而细颈又能较强地隔离扭转波,使附加质量对原换能器的扭振共振频率几乎不产
生影响。
我们首先选用具有不同细颈和匹配质量的钢棒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采用~维网络
传输矩阵法和有限元法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当细颈直径小于原振动系统直径的~半
时,就会有明显的隔离扭振的效果。之后我们对4种尺寸的钢棒进行了实验测试,并与理论
计算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当有限元的单元划分足够多时,有限元方法
计算的结果更接近于实验测试值。文中给出网络传输矩阵法的计算图表,有限元法计算的实
例,以及实验测试的数据。
实验测试采用纵振压电片与切变压电片分别激励和接受的方法,以排除谐波和弯曲波
等模式的干扰,测量用压电片质量约为钢棒质量的千分之一,保证了测量的准确性。
I!!与叫
\ }L
\ 8
图1.实验用钢棒 图2.位移分布:细颈对扭振的隔离作用
2是D2=lOmm时,用一维网络法计算的扭振位移分布:很明显,细颈具有很强的隔离扭振作用。
表1网络法、有限元法计算值与实验比较:
~——~.呈2lmml 10 16 2廿 30
Nctwork22.3S 24.4 24.98 25.50
fL FEM 16.47 20,55 22.94 25.53
kHz
1S.95 ZT.60 24.32
Experiment Z5.5B
Neh,/ork 26.71 29.21 3D.36 31.00
fT FEM 26.32 27,83 29.34 31.0一
kHz
ExDerimenI27.09 28.50 31.40 3Z.20
·397。
表1是对不同D。分别用有限元法和网络法计算的纵振f。和扭振f。共振频率.和实验测试值。
扭振已无明显隔离作用。图4是我们用有限元法计算的马达的扭振模式。
T.
L.PZT
匹配块
b“
图3n、ft共振频率随13/11、D3/DI的变化图4有限元计算的扭振模式
(a)定子结构 (b)轴、弹簧片与转予
图5。马达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验马达结构。利用匹配质量方法,研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民事陪审员培训课件.pptx VIP
- 材料科学基础:第十二章 金属材料强韧化机制.ppt VIP
- CNAS-GL27-2009 声明检测或校准结果及与规范符合性的指南.pdf VIP
- 胃脘痛护理查房.ppt VIP
- 【行业研报】2023年肯尼亚行业企业战略规划方案及未来五年行业预测报告.docx VIP
- 人民陪审员培训课件.pptx VIP
-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练习题 .pdf VIP
- 部编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一等奖教学设计说课稿.docx VIP
- GB_T 39637-2020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土壤环境腐蚀性分类.pdf
- 聚硼硅氮烷合成、掺杂及SiBCN陶瓷应用研究.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