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急救.ppt

  1. 1、本文档共9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突发事件的 心理危机干预 突 发 事 件 2001.9.11 美国911事件 2002.11.5 山西煤矿瓦斯爆炸 2003.1 非典疫情 2004.11.28 陕西煤矿瓦斯爆炸 2005.8.31 伊拉克巴格达踩踏事件 2006.7.23 印尼强震 爪哇海啸 2007.7.17 巴西飞机坠毁 2008.3.14 拉萨暴力事件 2008.5.12 汶川地震 2009.2.22 山西煤矿瓦斯爆炸 2009.3 甲型H1N1流感 2009.7.5 乌鲁木齐暴力事件 2010.1.12 海地地震 2010.2.27 智利地震 2010.3.28 山西煤矿透水事故 2010.4.22 河南煤矿爆炸 2010.4.14 青海玉树地震 2010.8. 甘肃舟曲泥石流 2011年 日本地震…… 2011年 美国飓风 二、突发事件的概念 指突然发生,造成、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 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三. 突发事件的分类 (1)公共危机事件 自然灾害:地震等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台风、冰雪等气象灾害…… 事故灾害:交通事故,生产安全事故,水电供应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安全事故,火灾,核辐射,环境污染…… 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安全和职业危害等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危及公共安全的刑事案件、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等 (2)个人危机事件 抢劫,破产, 性侵害, 重大疾病,突然死亡, 自杀等 四.突发事件的救援 政府行为: 我国救援工作:在政府部署和统一领导、指挥下, 实施的一项有组织、多系统、多部门通力合作、职责分明、有规范技术要求的政府行为。 政府组织协调: 事件后,政府组织和协调公安、交通、铁路、邮电、建设、卫生等有关部门,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组织救援工作。 四.突发事件的救援 心理危机干预的角色: 突发事件的救援是个系统工程, 心理危机干预是其中的一部分, 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必要与其它援助工作结合起来。 第二部分 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基础 一、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 当某一事件或境遇是个人的资源和应付机制所无法解决的时候,个体就会产生紧张、焦虑的状态; 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缓解和控制,就会导致当事人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 甚至使心理内环境出现巨大的失衡,以致不能自持及至精神濒临崩溃。 (一)心理失衡 ★ 情 绪 震惊、恐怖、易激惹、责备、愤怒、内疚、 悲痛或伤心、情感麻木、无助感、 感受不到爱、高兴不起来、无法获得快乐 ★ 思 维 注意力不集中、做决定能力受损、记忆损害 怀疑、混乱、恶梦、自尊减少、自责 自我效能降低、闯入性思维/记忆 ★ 躯 体 疲劳、筋疲力尽、失眠、心血管紧张反应 震惊反应、过度唤起、躯体疼痛增加 免疫能力下降、头疼、胃肠紊乱 、食欲下降 性欲下降、容易生病 ★ 人际交往 与亲属的冲突增加、社会退缩、疏远别人、 亲密关系减少 、工作表现受损 、学习能力下降、 满意度降低 、不信任别人、求全责备、好攻击 有被抛弃感、过分地保护自己 (二)急性应激障碍 *强烈恐惧、无助情绪 *分离性症状: 感情麻木、对周围现实的不真实感、 现实解体、人格解体、分离性遗忘 *对事件反复重新体验、闪回 *尽量回避事件相关的一切 *明显的焦虑、睡眠差、易激惹、警觉性高 5.12大地震:受灾人数4555万 PTSD状态(失眠、躯体、情绪症状等): 5-10年内或更长时间,30%处于慢性创伤状态,1518万人 患PTSD:仅按5%算,228万人 可能自杀的人数: PTSD患者自杀风险19%,即使按13%算,也有28万人 (四川仅报道了11人:医院内、社会上、家中等) 灾后心理援助 是长期的工作(部分人可持续数年到数十年)。 需要全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并学习心理急救。 美国强调: 1.要培训急诊医生、内科医生有关内容(急性应激、PTSD问题);(其实也该外科医生-急性应激问题) 2.要培训所有救援人员,学习自我心理援助。 七、如何认识对灾难的心理社会反应 对非常事件的正常反应 长期负面反应仅存于少数人,比一般的估计要少。 大多数人最初的反应,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轻。 如震惊、诧异、愤怒、无助和慌乱等 某些幸存者应激反应比较持久, 可以导致各种形式的精神疾病、 行为改变或身体健康状况的变化 灾后阶段的常见症状,广泛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