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5说《上博七吴命》中的“先人”之言.doc

0295说《上博七吴命》中的“先人”之言.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295说《上博七吴命》中的“先人”之言.doc

說《上博七·吳命》中的“先人”之言 (首發) 劉雲 北京大學中文系 /SrcShow.asp?Src_ID=633 《上博七·吳命》1號簡學者多有討論,現根據學者們的意見將之轉錄于下: 二邑,非疾安(焉)加之,而(殄)?(絕)我二邑之好。先=(先人)又(有)言曰:“馬(將)走,或童之,速(殃)。”(竈)來告曰: 其中的“先人”之言頗難索解,不過在范常喜先生讀為“殃”,又列舉了傳世文獻中與簡文相似的“先人”之言后,此處的“先人”之言頓覺開朗了許多。但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其中“馬(將)走,或童之”的意義仍然不明,下面我們就此句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在談我們的看法之前,我們先轉引一下范常喜先生所列舉的傳世文獻中與簡文相似的“先人”之言: 《漢書·賈鄒枚路傳》:“馬方駭,鼓而驚之;系方絕,又重鎮之,系絕於天下不可復結,隊入深淵難以復出。”   《說苑·正諫》:“馬方駭而重驚之,系方絕而重鎮之,系絕於天不可復結,墜入深淵難以復出。” 兩個文例中都有“馬方駭”之言,其后續文句一個是“鼓而驚之”,一個是“而重驚之”,雖然文辭略有不同,但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都是在馬驚駭之后,使其更加驚駭,換句話說,它們表達的都是一種“雪上加霜”的意思。這種“雪上加霜”的意思與兩個文例后半部分的“系方絕,又重鎮之”和“系方絕而重鎮之”是有一貫性的。 根據傳世文獻中相似的“先人”之言,我們可以知道簡文中的“馬(將)走,或童之”所表達的深層含義也應該是“雪上加霜”。確定了這個方向,再將簡文中的“先人”之言與傳世文獻中的“先人”之言對比一下,我們可以看出,簡文中的“馬(將)走”對應傳世文獻中的“馬方駭”,簡文中的“或童之”對應傳世文獻中的“鼓而驚之(而重驚之)”。我們說“對應”當然不是簡單的文句方面的對應,而是文句所表達的深層含義的對應。“馬方駭”表達的深層含義是不好的事情,“鼓而驚之(而重驚之)”表達的深層含義是使不好的事情變得更糟的事情。那么,與它們對應的“馬(將)走”、“或童之”表達的深層含義也應該是這樣的,也就是說,“馬(將)走”表達的深層含義是不好的事情,“或童之”表達的是使不好的事情變得更糟的事情。明確了“馬(將)走”與“或童之”的意義所指,下面我們就來談一談它們的具體含義。 整理者認為“馬(將)走”中“(將)”的意思是“打算、準備”,“走”的意思是“疾趣、奔跑”,“馬(將)走”的意思是“馬將要疾趣”,學者暫無異詞。這樣理解和我們上文指出的“馬(將)走”表達的深層含義是不好的事情的看法相左,恐不確。 我們認為“馬(將)走”中“走”的意思是奔逃,“馬(將)走”的意思就是馬將要奔逃。這樣理解“馬(將)走”就可以和它所表達的深層含義聯系上了。“走”的奔逃之義可參看下列文句: 《左傳·定公十年》:“魋懼,將走,公閉門而泣之,目盡腫。”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史記·伍子胥列傳》:“昭王出亡,入云夢,盜擊王,王走鄖。” 原整理者認為“或童之”中“或”當訓為“有”,“童”當讀為“動”,“或童(動)之”的意思就是“受到驚動”,學者亦無異詞。將“童”讀為“動”是沒有問題的,但“或童(動)之”恐怕很難和“受到驚動”完全對應起來。 聯系上文我們指出的“或童之”所表達的深層含義來看,我們認為“或童之”當讀為“又縱之”。“或”讀為“又”在楚簡中屢見不鮮,不煩舉例。“童”、“縱”古音相近,古書中從“童”聲的“瞳”與從“舂”聲的“憃”可通,而“舂”與“從”可通。“縱”從“從”聲。 “縱”有縱容、釋放的意思: 《書·酒誥》:“誕惟厥縱淫泆于非彝。”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吾聞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 《漢書·高帝紀上》:“夜皆解縱所從徒。” “或(又)童(縱)之”的意思就是又縱容奔逃之馬。這其中“或(又)”的用法與上揭《說苑·正諫》中的“馬方駭而重驚之”的“重”字相當,都是連接不好的事情與進一步惡化的事情的連詞,表示遞進關系,這也證明我們讀“或”為“又”是有道理的。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先=(先人)又(有)言曰:‘馬(將)走,或(又)童(縱)之,速(殃)。’”的意思是:前人說過:“馬將要奔逃,卻又縱容它,這會招來災殃。” 本文收稿日期為2009年1月7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09年1月7日 馬承源:《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圖版135頁,釋文考釋304—305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2月。下文所引整理者意見皆出此書,不另注。 范常喜:《〈上博七·吳命〉“殃”字補議》,2009年1月6日,/show_article.php?id=955。魯家亮先生讀為“祥”,說雖可通,但實不如范先生讀為“殃”更直接明了。魯說見《也談〈上博七·吳命〉的“祥”字》,2009年1月6日,/show_article.php?id=956。 高亨、董治安

文档评论(0)

shbky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